岳阳市汨罗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国内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城乡市场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亿元,增长26.0%,其中市以上15.8亿元,增长26.9%,市以下13.1亿元,增长24.9%。分行业看,批发业7.5亿元,增长26.0%,零售业18.3亿元,增长26.0%,住宿和餐饮业2.9亿元,增长27.2%,其他行业0.2亿元,增长9.8%。“万村千乡”农家店发展到382家,家电下乡销售26418台(件),共发放家电、汽车、摩托、农机补贴2384万元,政策激励活跃消费市场。 招商引资成果引人注目。2009年,全市共引进域外各类项目106个,总投资规模达57.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9亿元。其中引进国内省外项目86个,总投资规模5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7.6亿元;省内本市以外项目16个,合同引资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4亿元;引进外资项目4个,合同引资2500万美元,实际到位961万美元。全市引进的106个项目中,引进工业、农业生产项目89个,到位资金16.3亿元,引进社会发展项目8个,到位资金1.4亿元,引进基础设施项目9个,到位资金1.2亿元。 引进外资进一步发展。金成实业在境外成立了中国长江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并成功在新加坡上市,共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香港客商投资1680万港元的天立橡胶生产项目,已竣工投产。桃林镇引进外资1100万港元,成立了岳阳阳春农业有限公司,工业园成功引进了投资420万美元的普兰极电极板加工项目。 七、旅游和城市建设 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1.7万人次,增长72.6%,实现旅游总收入12.1亿元,增长116.7%。汨罗市屈子文化园项目已被省旅游局纳入“251”工程,政府已投入500万元用于屈子祠核心景区建设,拟恢复玉笥八景、寿仙台等景点。5月底,汨罗市成功举办了汨罗江国际龙舟节,活动包括开幕式、国际龙舟邀请赛、国际美食嘉年华、疯狂龙舟挑战赛等内容,有北京、上海、美国等11支龙舟队参加了比赛,吸引了全国各地200多家商家参展。 城市建设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交通投资3.4亿元,武广汨罗东站投入使用,201省道岳阳段建成通车,汨罗江大桥完成工程总量的50%,201省道汨望段、武广汨罗东站汽车站正式立项,湘江汨罗港、汨罗江大道西延完成《工可》,京珠复线汨罗连接线完成设计放样,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污水处理厂提前1个月投入运行,铺设排污主干管15.9公里。城市亮化工程全面启动,城市功能和品位整体提升,夺得全省甲类卫生城市县级市四连冠。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9.5亿元,增长18.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6亿元,增长13.1%,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7亿元,增长67.4%,上划所得税收入0.2亿元,与去年持平。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3.8亿元,增长22.6%,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农林水、采掘电力等事务支出增加较多。 金融运行平稳。全市各金融机构存款稳步增长,贷款增长较快,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5.2亿元,增长16.6%,其中企业存款6.7亿元,增长58.2%,居民储蓄存款41.1亿元,增长10.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9.4亿元,增长40.3%,其中农业贷款8.5亿元,增长30.4%,中长期贷款8.5亿元,增长175.9%。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保险机构共13个,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9672万元,增长38.7%,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4217万元,增长315.9%,寿险保费收入15455亿元,增长17.4%,保险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共支付和给付各项赔款6100万元,增长102.5%。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汨罗市全年申请国家专利74件,实施60件,成功申报国家、省、岳阳市科技项目18个,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资金576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部项目4个,国家体育总局项目1个,争取项目资金395万元,农业引进了38个新品种,推广适应农村发展新技术26项,创建了18个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项目总收入6000万元,实现利税610万元,服务区农民人平增收增长12.0%。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了新中国60年专题片,汨罗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有影响的大事播出。一是义务教育继续保持“双高”水平,秋季开学,全市初中、小学无一人流失。二是高中教育协调发展,公办普高学生巩固率为99.9%,职高学生巩固率为96.0%,高考录取率达81.4%,其中本科录取率达45.5%,分别高出省平均水平24.4个和18.6个百分点,各项指标综合评比蝉联岳阳市高考教育质量评价第一名。三是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全年共为工业园区培养中初级技能型人才3000余人,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300人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3500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9月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市共有各类登记在册的民营文化企业124家。全年汨罗市文物旅游接待人数已达40万人次,门票及相关产业收入达400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汨罗市投入广电事业建设资金1300万元,基本实现了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经营创收突破1000万元,上争项目资金135万元,投资60多万元完成了农村数字微波电视发射系统的升级改造,重点解决了八景、玉池等盲区乡镇通广播电视的问题。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市、乡、村三级医疗救治体系较为健全,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8个,病床1297张,其中:医院3个,床位564个,卫生院28个,床位558个,从业人员数1981人,其中执业医师58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省级体育竞赛中,市一中、市体校共获得3枚铜牌,高考专业本科(二批)上线人数达53人,有2名学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产业不断壮大,全市各类赛事筹措活动经费300余万元,全年发行体育彩票首次突破30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66.5万人,比上年增加4900人,增长0.7%。全年出生人口7691人,人口出生率11.6‰。全年死亡人口3930人,死亡率5.3‰。自然增长率为5.9‰。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9年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2072元,增长2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0元,增长22.0%,农民人均纯收入5972元,增长17.0%。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年共有49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9.8%。全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2.9万人,增长22.9%,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人数4.0万人,增长11.7%,职工参加失业保障的人数2.4万人,增长9.1%,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为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