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赣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增长。2009年,全县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8.91亿元,同比增长41.9%。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0.81亿元,增长439.2%;第二产业完成21.06亿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完成17.04亿元,增长68.8%。 工业投资增势强劲。随着我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的推进,工业投资仍是我县投资主体,全年5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完成21.1亿元,增长20.6%,占投资总量的54.2%,其中:制造业投资13.2%亿元,占全县50万元以上投资的33.9%,比上年增长388.9%,增幅大大超出全县50万元以上投资的增幅,成为拉动我县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开发一直是我县投资发展中的一大亮点。由于我县距离赣州市区较近的独特区位优势,近年来住宅消费持续走热,在经历2008年房地产高位增长以及金融风暴的影响,2009年我县的住宅投资因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市面竣工房屋供应量减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7亿元,同比下降48.7%,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29亿元,下降57.0%。从市场供销情况看,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94万平方米,下降63.2%。但在2009年底,房地产市场渐渐走出了低迷,投资和销售都呈现回暖趋势。 五、县内贸易 消费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亿元,增长18.9%,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6.9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亿元,增长22.1%,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4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坚持招商与选商齐抓,引资与引智并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年引进项目118个,实际引进内资7.08亿元,增长17%;利用外资5334万美元,增长8.9%;出口6966万美元,增长44.7%。 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公路通车里程1701.93公里。公路货物运输量1677万吨,比上年增长299.3%;运输周转量210252万吨公里,增长9.2%。公路旅客运输量560万人次,增长8.7%;运输周转量26300万人公里,增长8.7%。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结构趋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8亿元,比上年增长29.4%;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60.7%。地方财政支出13.68亿元,增长45.02%。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得到加强,分别增长13.4%、50.1%、665.1%、83%和129.8%。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8.07亿元,比年初增加12.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0.88亿元,增加6.51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1.01亿元,增加11.7亿元。中长期贷款持续增长,增加6.0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九、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学校262所,教职工4616人,其中专任教师4391人。2009年教育支出28302万元,比上年增长50.13%。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改扩建项目15个,共改扩建校舍面积2.4万平方米;赣县中北校区、特殊教育学校、城关四小一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职业技术学校、文体中心等项目正紧张施工,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活费、困难学生补助等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各类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事业扎实推进。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96%;有线电视用户27000户。全年我县被中央电视台用稿5条,省电视台用稿29条,市电视台用稿387条,市广播电台用稿190条。 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1个,其中,医院1所,卫生院24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830张,卫生技术人员108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08人。完成10个乡镇卫生院、56个标准化村卫生所改造,手足口病和甲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光明·微笑”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据计生部门年报显示,全县出生人口6068人,出生率10.86‰;死亡人口2369人,死亡率4.24‰;自然增长率7.15‰。年末总人口560796人。 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880元,比上年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99元,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102元,增长9.0%。其中食品支出3052元,增长2.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9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0.76平方米。 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饮水机 台 28 影碟机 台 48 微波炉 台 14 照相机 架 22 电冰箱 台 70 空调器 台 58 消毒碗柜 台 10 固定电话 部 94 淋浴热水器 台 72 移动电话 部 160 洗衣机 台 64 电风扇 台 314 彩色电视机 台 136 助力车 辆 16 组合音响 套 18 摩托车 辆 32 家用电脑 台 42 家用汽车 辆 4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63元,增长8.8%。其中,工资性收入1097.23元,增长2.9%;经营性收入2383元,增长6.3%;财产性收入105.78元;转移性收入215.59元,增长90.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56.49元,增长14.79%。其中,食品支出1137.15元,增长20.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8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6平方米。 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消费品名称 单位 数量 电风扇 台 126 家用电脑 台 3 电冰箱 台 15 收录机、音响 台 25 饮水机 台 18 空调器 台 6 热水器 台 4 固定电话 部 37 洗衣机 台 3 移动电话 部 106 黑白电视机 台 32 自行车 辆 71 彩色电视机 台 76 摩托车 辆 45 影碟机 台 28 汽车(生活用) 辆 -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68609人,新增587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县城规划区返迁安置和农民建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各类下乡补贴政策全面兑现,全年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756万元。404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了住房租金补贴。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