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夏区统计局 2010年2月25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江夏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面对极为复杂、困难的经济形势,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的主题,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开放开发”进程,强化经济运行机制,力促社会进步,全区呈现出经济良性循环、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16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93.74亿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11.1%。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8%,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3%,上升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9%,下降0.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面对金融危机和政策性减收增支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全区采取各项措施,不断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实现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25.3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71亿元,增长33.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86亿元,增长22.2%。服务社会、保障民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地方财政支出29.13亿元,增长38.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9.8%、9.9%、14.4%和16.1%。 就业形势趋稳向好。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29.6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8%。城镇在岗职工10.67万人,增长0.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不含私营)26081元,增长5.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调控目标之内。 二、农 业 农业生产较为平稳。全年全区粮食产量29.21万吨,比上年增产3.31万吨。在粮食作物中,稻谷22.86万吨,大类1.49万吨,薯类1.32万吨,玉米1.69万吨。油料播种面积35.92万亩,下降9.4%;油料产量6.47万吨,减少2.0%。蔬菜播种面积(种植并收获)42.79万亩,增长6.6%;蔬菜产量125.73万吨,增长4.5%。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9.04万吨,增长1.2%;禽蛋产量1.12万吨,增长11.9%。年末全区大牲畜存栏3.22万头,比上年末增长6.3%。全区生猪出栏81.3万头,比上增长1.5%;生猪存栏45.89万头,比上增长5.1%;能繁母猪4.82万头,比上增长5.0%。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水产品产量达8.53万吨,增长3.2%。 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2.6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23.92万亩,机电排灌面积23.86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34.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趋升。面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冲击,区委、区政府积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一系列保增长措施效果显现。2009年,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8户,比上年净增29户,其中,大型企业南车长江车辆限公司1户,中型企业20户,有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3户,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8户。2009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5.73亿元,增长28.2%。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7。65亿元、58.08亿元,增长37.7%、19.4%;轻工业生产快于重工业18.3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2009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9.12亿元,增长22.5%,全区6个最大工业行业体现增长。从分行业增长情况看,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5.28亿元,增长30.5%,占全区总量比重6.1%;医药制造业产值10.35亿元,增长26.4%,占全区总量比重4.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产值12.73亿元,增长18.4%,占全区总量比重5.1%;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4.69亿元,增长55.5%,占全区总量比重5.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6.63亿元,减29.3%,占全区总量比重14.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33亿元,增长70.8%,占全区总量比重3.3%。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5.93亿元,增长2.3%。实现利税18.65亿元,增长17.0%,其中,其中税金9.59亿元,增长50.1%,利润9.06亿元,下降5.2%。企业扭亏未见好转,企业亏损额2.78亿元,较上年多亏1.89亿元。 工业产品产量增大于降。在统计的3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近70%的产品产量增长。其中,铝材4000吨,增长9.7%;锌1990吨,增长17.8%;涂料4332吨,增长7.3%;再加工钢材34.03万吨,增长27.2%;商品混凝土49.79万吨,下降20.7%;硫酸2858吨,增长3.4%;农药1547吨,增长45.8%;水泥259.42万吨,下降1.2%;工业锅炉1476蒸吨,增长26.9%;饲料3.34万吨,增长68.7%;鲜、冷藏肉4.49万吨,增长127.6%;服装 17.24万件,增长67.4%;纸制品17.49万吨,增长63.2%;自来水219万方,增长18.1%;铁路货车5475辆,下降37.3%。全年产销率94.8%,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6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全区有工作量的建筑企业共7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81亿元,增长14.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8.6万平方米,增长14.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5.1万平方米,增长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长稳中趋快。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7.67亿元,比上年增长36.9%,增速比上年提高20.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48亿元,增长27.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85亿元,增长22.4%。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 45.7亿元,其中,工业完成投资43.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2.1亿元。 施工项目稳步推进。全区投资施工项目211个,本年新开工项目164个,亿元以上项目77个,本年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1个;亿元以上项目共完成投资82.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限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0.41亿元,增长18.4%;限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4.89亿元,增长19.1%。限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0.19亿元,增长18.5%;限下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49亿元,增长18.2%。重点市场实现零售额2.1亿元,增长19.3%。三大集团实现零售额5.28亿元,增长19.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合同外资额9717万美元,增长568.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4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1%。 全年出口创汇达328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 旅游业成为亮点。国内游效果明显,特别是“国庆”、“中秋”双节使外地来承游客人数增多,另外开展的“江夏一日游”活动、乡村游成为全区旅游新亮点。2009年,全区共接国内游客1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6.5%。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8亿元,增长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