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凤阳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坚定信心,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以“四大建设年”活动为抓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成功处理“6.21”等突发事件,全县总体经济逆势而上企稳早、回升快,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经济运行呈现 “大、强、新”的显著特点。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工业、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消费、投资增长高位运行,财政收入、金融贷款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72.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25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22.94亿元,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9731元,比上年增加1211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9.4;31.5. 2009年凤阳县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县生产总值 728923 15.3 第一产业 212479 6.6 第二产业 287015 23.1 工业 238311 24.6 建筑业 48704 14.6 第三产业 229429 13.5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31509 9.1 批发和零售业 42566 18.1 住宿和餐饮业 11467 11.9 金融业 8507 14.3 房地产业 18990 12.7 其他服务业 116390 13.4 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2万人,城镇在岗职工1.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 近六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 指标 单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3.66 38.91 43.07 51.39 63.3 72.89 增速 % 11.9 14.3 12.3 14.1 13.5 15.3 二、农 业 2009年,我县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和粮食产业“三项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战胜历史罕见的冬春旱灾,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25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120552万元,占全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56.7%;养殖业增加值86347万元,占全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40.6%,同比增长7.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43万公顷,同比增长0.3%,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4511公顷,油料播种面积7497公顷,棉花播种面积580公顷,蔬菜播种面积5187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716424吨,比上年增长2.6%,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油料产量18944吨,棉花产量608吨,蔬菜、水果在品种优化的基础上平稳发展。 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716424 2.6 其中:稻谷 355987 1.0 小麦 290805 4.3 油料 18944 -24.5 棉花 608 -41.4 糖料 4050 29.4 蔬菜 200911 9.2 园林水果 32870 53.1 全年当年造林面积883公顷,零星植树450万株。 全年肉类总产量46463吨,比上年增长18.0%。全年禽蛋产量21048吨,比上年增长25.4%。奶类产量378吨,增长18.9%。水产品产量36439吨,增长9.0%。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9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88.44万千瓦,同比增长8.9%;拖拉机7.28万台,同比增长4.9%;全县全年农村用电量9506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4532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06吨,农用柴油使用量5748吨,农药使用量1390吨。 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有效灌溉面积57.95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43.16千公顷,已建成水库110座,总库容32675万立方米。堤防总长度69公里,保护耕地14千公顷。水利蓄水工程年实际供水量13240万立方米,年末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57.83万人,农村饮水工程全年供水量137万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今年以来,我县继续依托丰富的石英砂资源打造玻璃工业强县,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成效卓著,促进了县域工业快速发展,县域工业总体呈现出生产、销售、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3.83亿元,同比增长24.6%,工业拉动全县经济增长八个百分点,对经济贡献率达52.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7.19亿元,同比增长22.7%,实现工业增加值19.12亿元,同比增长31.3%,较全市平均增幅高7.2个百分点,累计增速在全市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二。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0.2%,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1.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工业企业增至85户,同比增加15户,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9户,较同期增加4户,亿元以上工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6.84亿元,占全县85户规模以上工业总量69.7%,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工业的较快增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居主导地位,增速持续加快,比重不断提高,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73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0.9%,同比增长58.7%,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5.9%,对拉动全县工业快速增长发挥了主要作用。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91212 31.3 其中: 轻工业 102476 18.8 重工业 88736 44.3 其中: 股份制企业 157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