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清徐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金融、保险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41834万元,比上年增加61.69%,人均财政总收入完成7057元,比上年增加60.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351万元,比上年增加30.75%,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07元,比上年增加30.08%;一般预算支出执行98798万元,比上年增长26%。财政对科技、体育、农业支出与经常性收入增速比达42.96%,同比增长32.71%。 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更加协调。金融各项存款余额815127万元,比年初增长35.91%,金融各项贷款余额391068万元,比年初降低32.61%。中长期贷款余额17089万元,增长39.47%;短期贷款余额367649万元,降低5.57%。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870530万元,同比降低5.61%;现金支出2320705万元,同比降低6.49%。 保险市场继续扩大,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财产保险业务收入3449.44万元,降低8.77%;人寿保险业务收入5616.52万元,增长17.28%;人寿保险赔款支出150.4万元,综合赔付率69.67%,财产保险赔款支出2326.70万元,综合赔付率67.45%。 八、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成果显著。实施完成了西关大街建设工程,完成了文体活动中心西侧及北侧环路工程,完成了环兴巷翻修工程、高速路口加宽工程、紫林路西接工程、紫林路便道工程、榆古路便道工程、307国道便道工程等一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全年共铺设油路面积7.6万平方米,铺设便道4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里程3.3公里,这些工程的实施对完善县城路网框架,拓展城市空间,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县城的建设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县城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新铺设燃气管道13.4公里,新增用气户数1200户,供气总量达222.5万立方米,县城居民清洁能源用户达到了5635户。液化气供气总量达352.6吨,储气能力达175吨。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0%,同比增长8%。全年共安装各类灯饰173套,铺设电缆3万米,维修改造路灯260余盏,各种路灯灯饰正常率达到98%以上。 城市公共供水1.4万吨,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全年完成供水360万吨。地下水位升降幅度为-1.29米。煤气管道铺设7.2万米,新增煤气用户1200户,供热面积192.7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33.9万平方米,供热管网140公里,新增供热管网20公里,县城集中供热能力达288兆瓦。全年公共绿地79.8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1.74平方米/人,园林绿地面积208.6公顷,绿地率30.67%,绿地覆盖面261公顷,绿地覆盖率38.3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1.94%,同比增加1.65%。林木绿化率达10.12%,同比增加0.44%;年度造林合格面积率达10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144所(另有民办高中2所,九年制民办学校1所),其中,小学123所,初中17所,普通高中2所,职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校1所。小学生32046名,小学专任教师1990名,小学五年巩固率103.8%,比去年同期增长1.24%;初中生18257名,初中专任教师1244名,初中三年保留率95.32%,比去年同期增长0.65%,初中升学率79%;高中生4998名,专任教师687名,高中升学率64%。幼儿园138所,幼儿教师100名,幼儿9247名,学前幼儿入园率100%。我县相继被省政府授予“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达标县”和“山西省科教兴县先进单位”。 2008年,我县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开专项资金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为1.45%,比去年同期增加0.1%;本级财政预算支出为61449万元,科技三项费用实际到位710万元,占到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16%,较去年增长5.2%。全县R&D达到1.5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2%。我县共实施科技发展计划项目64项,第一批科技发展计划安排项目63项,科技研发资金560万元。第二批科技发展计划安排项目1项,科技资金150万元。我县实施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计划项目3项,市级项目6项,双向招投标项目11项,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达150余万元。我县专利申请量达到170件,发明专利44件,占到专利申请量的25%以上,专利成果转化率达到6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5,地区生产总值为100亿,占其6.5%,比2007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天气预报服务水平和准确性稳步提高。今年县财政共投入521116元,其中23万元用于7个标准化炮点作业基地的建设任务,现已正常投入了使用。适时对全县高炮进行了年检,排除故障多起,保证了所有高炮的正常使用,共作业9次,发射炮弹34发,有效避免了雹灾对我县农业生产的影响,人工增雨4次,发射火箭25枚,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8万余册,电影院1座,民办剧团3个,乡级文化站10个,各类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资料3.5万余卷(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节目1套,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和转播台1座,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率达1.98%,同比增长11.2%。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改善。全县共有医疗机构208所,其中县级医院4所,乡镇卫生院13所,村卫生所164所,个体诊所及门诊部27所。医疗床位82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00人,其中:注册医生408人,护士192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75.28%,同比增长18.14%。计育生育工作继续加强,计划生育率达92.89%,人口自然增长率达0.6‰,同比减少0.26%。 紧紧抓住举世瞩目的“奥运年”这一历史契机,举办了“迎奥运”系列活动,先后组织举办了象棋赛、益康杯乒乓球赛、门球赛、香港“迎奥运”武术大赛、太原市学生运动会、全县中小学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赛、 第20届“紫林棋友杯”全国象棋大奖赛等比赛。承办了“太原市老年人与奥运同行煤炭运销杯乒乓球赛”,有来自全市19支男女乒乓球队共110人参加了比赛。在太原市学生运动会中,我县取得了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全县共有体育协会10个。我县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2.05平方米/人,同比增加1.9%。 十一、环境保护 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在6个焦化企业中全面实施了煤气全脱硫工程,4个焦化企业(东盛、亚鑫、美锦、梗阳)稳定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形成了年减排COD 723.7吨的能力。 县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3天,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89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31天。空气污染指数由4.57下降到2.85,同比下降37.6%,是我市污染指数下降幅度最大的县区。自2008年3月份生活垃圾中转站成立以来采取简易填埋方式进行处理,实际清运垃圾90542方,清理和处理能力每日可达350余方,做到了日产日清,处理率达1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电耗1308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为64.35方/万元,同比减少41.3%;万元工业增加值平均耗水量21.02方/万元,同比减少57.3%。 全年大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85,同比降低37.6%;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177吨,比计划削减2.1%,同比削减57吨,削减率为0.7%;COD排放量为1871吨,比计划削减14.9%,同比削减210吨,削减率为1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平稳低速增长。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全县总人口343689人,其中男175290人,女168399人,性别比为104.09;城镇化率为26.42%。出生率为10.18‰;死亡率4.52‰;自然增长率为5.66‰。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快速增加。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739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3元,增长1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95元,增长14%。城镇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为1.26%,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为1.1%。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0.34平方米/人,同比增加9.5%;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0.55平方米/人,同比增加6.08%。农村私人住宅面积380828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356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人数6065人;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37815人,其中:企业7094人,机关事业单位7550人,农村23171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人数3278人;登记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20178人,其中:在职14087人,退休4971人,农民工1120人。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5.5%,同比增加1.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6%。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233602人,覆盖率91.5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96%,同比增加4.91%。 社会福利事业逐步趋于完善。全县低保对象3479户,共7154人,发放了城市低保金165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0348户,14266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147万元。农村集中供养五保户320人。 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加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8%,同比降低0.24%。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以现价计算,增长速度以可比价格计算。 3、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畜牧业存出栏和产品产量、洗精煤产量数据省、市统计局未核定,待省、市统计局核定后以核定数字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