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人才建设继续推进。全区新引进各类人才3574人,其中副高以上90人,硕士54人。成功举办各类综合性和大型人才招聘会79次,有近2万人达成就业意向,柔性引进6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年末全区人才总量达5.9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1万人,高级职称1024人,博士、博士后41人,硕士37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 十、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放映电影1000多场,送戏113场,开展广场文化活动140余场,举办各类培训、艺术沙龙活动180多次。举办经典音乐盛会、表演8场。广播剧《红色旋律》获中国广播剧银奖。歌曲《春风水乡》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海西之城》美术作品首次入选全国美展。建立企业职工文化俱乐部10家,建有图书流通站45家,借阅图书16.5万册。全面完成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顾宗瑞故居被评为2009宁波市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之一。全区建有业余文艺团队336个,文艺志愿者900余名。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成功承办2009世界女排大奖赛(北仑站)、2009CBA全明星周末男子篮球赛等国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赛事20余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中国男子篮球队等5支国家级、省级球队在北仑开展10余次集训。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新建老年人门球场6片,健身路径56条,篮球场22片,体育公园三期免费对外开放,全区体育资源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并在全市率先实施公众责任保险。开展各类体育健身竞赛活动150余次,参与人数达6万多人。竞技体育再获佳绩,组队参加省第九届县(市、区)级田径比赛,在乙级队中排名第五,顺利晋级甲级队。 文化市场繁荣稳定。举办文化市场从业人员培训班14期,直接参与人员6000余人,在小港街道开展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示范试点。全年检查文化经营单位3060家(次),新批网吧16家。全区共有文化体育产业经营单位735家,年营业额46.7亿元。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79家,其中综合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妇幼保健院1家,疾病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卫生进修学校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增加至80家,门诊部11家,诊所、医务室、卫生所73家。年末实有床位数1169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14人,其中执业医师1069人,注册护士892人。各类医院全年诊疗数 3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医疗卫生改革迈出新步伐,疾病防治、卫生监督和农村巡回医疗工作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大病统筹报销达到 1.2 万人次,有4.5万人次接受给类健康体检。 北仑区人民医院与浙一医院合作全面实施,这种以经营管理权为纽带的“大院带县院”合作模式符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并得到省委高度肯定。一年来,通过专家的长驻、先进管理理念和科研技术的输入,合作成效已显现,居民对北仑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2009年社会满意度达到80.4分,比上年提高2.6分,处于满意区间。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呈低速增长。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143097户,总人口346499人,其中非农人口165304人。2009年迁入5861人,迁出1819人;出生2790人,死亡208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1‰。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8元,同比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3414元,增长13.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4: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8.4%。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4%,比上年降低1.9个百分点;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8203元,增长11.1%;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9.7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9.6%,比上年降低1.7个百分点;人均居住面积达66.9平方米。 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立,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2009年全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15万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24.77万人,参加职工工伤保险人数20.39万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19.16万人,参加职工失业保险人数17.79万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总人数10.32万人,重点对象参保率94%;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3769人,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1451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614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20万人,占应参保人员的98.5%。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覆盖,有2308人被列入低保对象;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4家,床位数1345张,在院人数1135人,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全年享受医疗救助23882人次,救助特困学生221人。 十二、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平安建设 循环经济工作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明耀热电污泥干化焚烧项目基本建成,对钢铁、能源、石化、造纸等四大高耗能行业的24家重点企业启动能效对标工作。宁波热电全部锅炉停产,开发区热电有限公司热电联产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区域集中供热布局进一步优化;宁波钢铁干熄焦、北仑风电场建设项目等年度十大循环经济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组织通过2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浙江逸盛石化、浙江球冠集团两家企业被授予浙江省绿色企业称号。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省政府督办的临港工业废气整治工程共投入资金约26亿元,并通过省、市两级验收。列入宁波市“十一五”减排重点工程的9个项目提前完工。初步核定COD净削减量43740吨,二氧化硫5011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2%,降尘平均结果首次达到省定标准,地表水、声环境质量稳定。 平安建设逐步深入。社会治安形势稳定,重点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全部刑事案件发案数比上年下降4.6%;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4.3%,死亡人数下降4.7%。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通过示范街道3个,示范村(社区)22个,示范学校5家。基层平安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共创建平安乡镇(街道)8 个,平安社区35 个,平安村206个,达标率分别为88.9%、100%、97.1%。全区共有25个行政村(社区)建设完成农村治安“户户联防”工程。 注:1、为初步统计数据; 2、人口不包括大榭开发区; 3、地区生产总值和增加值增幅按可比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