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宣恩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1-01-02 恩施州宣恩县统计局

电话用户不断增加。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08万户,增加0.75万户,其中农村2.84万户,增加0.48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18.9万户,增加8.59万户。全县己通电话的村达279个,通达率100%。

八、科技和教育

2009年全县科学技术支出326万元,同比增长16.4%。科技推广与应用不断加强,顺利通过省科技进步考核。农业科技含量高。全县农产品“三品”认证新增3个,达到21个;湖北省着名商标新增1个,达到3个;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5家,达到20家;QS认证新增9家,达到35家。

全县企、事业及机关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85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504人,农业技术人员72人。

教育投入加大,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全年教育支出14249万元,比上年增加1552万元,增长12.2%。全县学校总数156所,其中普通小学140所,普通中学15所(高中2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39805人。其中:普通中学16099人,职业高中1460人,普通小学22246人。幼儿园36所,在园幼儿4129人。专任教师总数2029人,其中:普通中学807人,小学1169人,职业高中53人。

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5.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学生毛入学率97.86%,提高1.12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7.5%。高中学生毛入学率58.96%,提高17.18个百分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组织专业剧团联合部分业余演出团体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全年共完成演出任务150余场(次)。积极引导和组织各项群众文化演艺活动。全年民间艺术团体演出场次达到1000余场(次);沙道沟镇、高罗、李家河南三乡镇联合举办了“——畅想魅力经济生态文化圈?宣恩县2009南三乡〈镇〉文艺汇演”;举办了全县山民歌大赛、大型红歌会和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围绕打造旅游文化圈战略,积极推介本地民族民间文化,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今年来共组织接待省政协等领导专家、《传奇之地》拍摄组等大型民族民间文艺演出6场(次),接待人数500余人次。

围绕建国60周年,组织开展了系列文化艺术庆典活动。举办了“祖国颂”国庆60周年文艺晚会,“辉煌宣恩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摄影、书法、美术作品展”,组织大型画册《画说宣恩》的拍摄与制作,拓展了对外宣传形式。以宣恩耍耍为题材的《送手帕》双人舞,荣获全州民族民间舞蹈大赛导演二等奖、节目二等奖、表演三等奖,还组队参加重庆黔江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及利川中国首届龙船调艺术节,在两个艺术节上,分别展演了我县原创节目《侗乡情思》,并获得优秀奖。文化遗产普查有序推进,文化传承保护初见成效。

广播电视业不断发展。全县广播覆盖率92.35%,电视覆盖率94.19%。全县9个乡镇全部开通有线电视。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县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顺利筹建,建成后全县医疗综合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积极应对副伤寒、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医疗卫生支出8924万元,比上年增加4483万元,增长100.9%。年末拥有卫生机构249个,其中综合医院5家,卫生院9家。卫生技术人员1187人,比上年增加13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79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008张,增加216张。

体育设施明显改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新建成老年柔力球场。举办“庆州庆、迎国庆”第二届“联通杯”水上运动会、迎新春越野长跑、乒乓球赛、庆“五一”“五四”全民健身活动周、全县第一届老年人运动会和庆国庆“国税杯”排球赛和“移动杯”羽毛球赛。组织参加州第六届运动会并获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积极搞好体育人才输送,向省、州以上体校输送体育人才10余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35.3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8.45万人,女性人口16.9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552人,出生率12.95‰,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6(以女孩为100)。死亡人口1833人,死亡率5.21‰。人口自然增长率7.74‰。年末常住人口31.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26万人,占20.1%;乡村人口24.88万人,占79.9%。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各项优农惠民政策不断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节节攀升。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04元,比上年增加318元,增长12.8%。其中:工资性纯收入865元,增长17.4%;家庭经营纯收入1712元,增长8.7%;转移性收入224元,增长29.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49元,增长4%。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及娱乐等生活消费支出都不同程度增加,消费结构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52元,比上年增加740元,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81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居住和通讯支出的大幅度增加成为拉动消费的主旋律。农村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1%和35.0%。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4万人,新增150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4万人,新增121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0.76万人,新增182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0.25万人,新增26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0.56万人,新增230人。全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基金征收额4420万元。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1.06万人,比上年增加30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9.35万人,参合率达92.1%,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全县居民生活最低保障人数达2.47万人,比上年增加4231人,主要是农村低保人数增加。其中:城镇0.46万人,农村2.01万人。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3个,床位数879张。

十一、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完成《县城五年总体规划》修编、《沙道沟集镇规划》修编和30个村庄规划。严格规划控制和管理,启动小产权房清理,拆除一批违法建筑。旧城改造二期工程基本完成,钟楼建设即将完工,实施文澜桥亮化美化工程,推动民族风情走廊建设。新区开发步伐加快,县行政办公中心、“贡水花园”等主体工程完工。城区道路不断拓展,兴隆大道西端道路完成主体工程,双龙湖环形路实现黑色化。三、四级水力自控翻板坝正式开工。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专班,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实行划行规市,严查城区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城镇综合管理得到加强,城区交通秩序及市容市貌进一步改善。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全县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