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宜城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4.19亿元,比上年增长74.2%。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36.96亿元,增长76.6%;农村私人投资2.21亿元,增长16.5%;房地产开发投资5.03亿元,增长98%。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第二产业投资24.03亿元,增长89.1%;第三产业投资17.96亿元, 增长66%。 五、交通和邮电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1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33.4公里,一级公路21.3公里,二级公路220.2公里,三级公路236.1公里。年末实有出租汽车141辆。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7320 辆,比上年末增长2.3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5119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1%;完成旅客周转量35554万人公里,增长3.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142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全市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85万户,比上年减少0.23万户,拥有移动电话用户27.37万户,新增4.26万户,电话普及率为57.2 部/百人,增长14.6 %,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750户,新增2817户。 六、国内外贸易 内贸: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按地区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58亿元,增长22.9%;农村实现消费零售额17.44亿元,增长25.1%;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6.14亿元,增长26.3%;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5.13亿元,增长27.5%;住宿餐饮业销售额4.1亿元,增长28.8%;其他行业销售额6.65亿元,增长7.4%。 外贸:2008年,全市出口创汇累计完成5742万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按出口类别看, 食品类3014万美元 ,纺织品类2634万美元,服装类66万美元, 其它产品类28万美元。按单位看,雅新家纺1360万美元、富亿织造1035万美元 、襄樊大山277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01万美元,同比增长46%。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招商引资总额达到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3382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811万元,增长28.2%。其中:国税增长16.5 %;地税增长30.9 %;财政增长28%。全年财政支出125777万元,增长42.7 %,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5.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6.7%、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6.8%、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0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65.29亿元,比年初增加 12.0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75亿元,比年初增加7.3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亿元,比年初增加9.0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10.76亿元,比年初增加5.94亿元。 全市财险寿险两家保险公司全年完成保费收入4434万元,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36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798万元。全年赔款及给付173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380万元,人身险赔款支出356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 :2009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43所,在校学生58472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生28319人,同比减少2626人;职业高中在校生3780人,同比增加1897人 ;小学在校生25709人,同比减少24人;幼儿园在园人数6731人,增加1232人。2009年,我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8.7%,巩固率为100%和97.9%,“两率”达标创历史新高。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9年我市高考再创佳绩,综合指标再次稳居襄樊各县市第一。其中一本上线487人,二本上线1206人,上省线人数4349人,上省线率86.8%,上本科线人数2848人,上本科线率56.9%。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45人。 在襄樊创下了上名校人数、上重点线人数、上本科线人数、上省线人数等十项第一。2009年我市参加中考考生5682人,全市5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1899人,首次突破三分之一,逼近2000人高位关口,已达“争三保四”目标预期。 科技: 全年共向上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2项,已到位项目无偿资金70万元,天鑫油脂、雅新家纺、襄大农牧等企业申报了湖北省科学研究与开发项目6项,申报资金总额375万元;申报襄樊市级重点科学研究项目4项,申报资金89万元;楚台食品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星火项目1项,组织申报襄樊市科技成果奖励项目6项,其中有4项成果正在申请鉴定。鸿辉公司申报“年产40吨新型催化剂”项目已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到位无偿资金70万元。 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科技活动机构5家;全年安排科技攻关项目35项, 完成专利申请量135件,其中专利发明5件,专利批准量35件;全年技术市场交易合同额1600万元,主要农产品良种推广率97%。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 :2009年,宜城的文化事业有声有色。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成功举办“和谐之声”大家唱文艺展演活动,共有2000多人参演,观众达7万多人次;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挖掘整理传统舞蹈18种,民间乐曲120个曲牌,民间故事211篇,民间歌谣400首,民歌231首等共计1017项。配合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排演了以宣传移民政策和宜城民风民俗为主题的综合晚会,为宣传宜城税收政策,举办了“保民生、促发展”专场晚会,全年共送戏下乡165场,另举办各种演出102场 。市电影公司每周开展影视大放送活动,全年累计送影下乡2140场,受众面达50万人次。 广播电视台共联办和自办栏目20个,在巩固原有与单位联办的基础上,重点办好《记者看工地》、《全民创业在行动》等骨干栏目,聚集大事要事,关注热点难点。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5%。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7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个,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163张;卫生机构人员185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03人,执业医师547人,注册护师(士)478人。全年无甲类传染病发生,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962例,死亡2例,累计报告发病率为 320.48/10万,累计报告死亡率为0.40/10万,与去年同期累计比下降75%。全年共接种50125人次,接种率98.54%;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指挥部,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我市开展了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按照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指挥部要求,对全市的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和社区防控人员、消防干警、公共交通等重点人群进行了接种,共接种5236人。加大孕产妇和儿童两个系统管理力度,2009年全市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2.95%。全市产妇建卡率达98.00%,早孕检查率达96.33%,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住院分娩率达99.78%, 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新生儿死亡率为4.49‰,2009年发生孕产妇死亡4例,孕产妇死亡率74.93/1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