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2-25 宁波市鄞州区统计局

截止目前,全区有上市公司10家(2011年1月新增2家),比“十五”期末增加了7家,并形成了18家经区政府认定的区拟上市企业群体,全区上市公司和拟上市企业家数均位居全市首位。

九、科学技术、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4家。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家,市级21家,累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分中心3家,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1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60家,区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21家。累计拥有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省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16家,市级40家。全区累计已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试点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7家、市级19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数全市第一。全年专利申请量6823件,共获各类授权专利6712件,增长71.4%,其中发明专利249件,增长90.1%。高端科技项目厚积薄发,有1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资助、5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1个项目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立项支持,全年全区共承担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2项。

年末共有普通中学43所,在校学生52344人,专任教师3633人;中等职业学校8所,在校学生15633人,专任教师923;小学93所,在校学生80515人,专任教师3428人。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保持较高水平高,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基本接近或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98.24%;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学前三年幼儿净入园率达到99.9%。截止目前,鄞州区属高中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覆盖率达到92.3%,全区有39所学校成为省级示范学校、69所市现代化达纲学校。2010年,全区普通高考文理科报名人数中,一批上线率达到26.02%;本科上线率达到87.16%;高考上线率达到98.19%;高职单考单招上线率达98.03%。全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5%,比“十五”末提高了13.5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全年新建、扩建23所中心级幼儿园,全区公办幼儿达到50所,幼儿入园等级覆盖率达到80.1%。全年校安工程完成投资1050万元,累计有90%以上的学校通过标准化验收;全区多媒体进普通教室率达92.4%。

继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力度。全年共引进人才11465人,其中中高级人才1306人(高级人才640人,中级人才666人);高级人才中博士27人,硕士306人,副高以上职称347人,高级技师39人。邀请全国17所高校101名专家教授与56家鄞州企业对接101个项目。全年新增博士后工作站5家,全区达10家,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1名。全区有22家企业引进优秀“海外工程师”28名,引进“海外工程师”创新团队2个。全年有6位专家列入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人入选省“千人计划”。积极开展企业人才培养活动,举办“北京大学高级研修班”,组织我区84名规模以上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参与培训。组织46家企业的126名中层骨干参加“管理精英训练营”。

十、卫生、文化、体育

全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疗服务的软硬件水平不断提升。全区拥有医院29家(其中卫生院20家),总床位3548张,有医师2502名,注册护士2091名。全年总诊疗人次1303万人次(其中门诊1191.6万人,急诊80.5万人),住院病人实际占用日94.8万天。全区共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294家。全面启动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有2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为市“星级服务站。全区26家卫生院及其下属的29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从2月份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诊人次上升、医疗费用下降、药品收入占比下降,截止年底,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同比上升17.33%左右;住院人次下降6%;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58%,其中药品收入同比下降23.71%;门诊均次费用同比平均下降25.49%;住院日均次费用下降25.6%。

全年举办各级各类群文群体活动50余项次,“天天演”共演出737场次,惠及观众74万余人次。举办“明州大讲堂”56场、“明州展廊”17场,分别受众约5.1万余人、4.2万余人;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放映数字电影5188场,观众达233万余人次;开展数字电影放映“五进”(进企业、进学校、进工地、进自然村、进社区)活动,放映数字电影270场,观众达16.7万余人次。截止年底,全区已建(在建、筹建)博物馆共28座(在建6座,筹建6座)。全年我区新发展区图书馆分馆26家;新建立汽车图书馆服务点7个,上门服务423次,借阅图书18516册,接待读者1.4万余人次;建立“爱心漂流点”19个,漂流书刊1万余册,受惠3.9万余人次。目前全区建有区图书馆分馆51家、汽车图书馆服务点48个、爱心漂流点67个。

全区体育运动再取佳绩,获得1枚十六届亚运会金牌;获得28.32枚省十四次运会金牌,金牌数位列全市各县(市、区)首位。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组织

年末总户数33万户,户籍总人口81.2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6.9万人,农业人口54.3万人。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口密度为603.3人/平方公里。全年出生6306人,人口出生率为7.81‰;死亡4995人,人口死亡率为6.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2‰,比上年低0.04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1242元,人均经营性收入6553元,人均财产性收入2921元,人均转移性收入447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674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6961元,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4403元,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3587元,人均居住支出1897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35平方米。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93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510元,实际比上年增长7.7%,人均用于食品支出4202  元,人均衣着支出 1157 元,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 1168 元。平均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78台、家用电脑39台、空调机99台、热水器62台、摩托车18辆、电话机96部、移动电话165部、电冰箱104台、洗衣机78台、照相机16台、汽车10辆。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7平方米。恩格尔系数为41%。“十一五”期间我区城乡收入比逐年缩小,2010年城乡收入比为1.98,首次进入2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