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第三产业 2010年,全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0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区增加值的比重为35.8%。 国内贸易: 2010年我区消费品市场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货源充裕,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受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消费政策促进,家电卖场销售增幅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世博辐射效应凸现,旅游业发展迅速,带动消费升级加快,城乡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平稳增长态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3.8亿元,同比增长16.9%;集市贸易成交额33.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吃的消费品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穿的消费品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用的消费品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烧的消费品6.6亿元,比上年增长8.2%。商贸业有序发展。商业楼宇在石化城区及周边兴起,一批专业市场建成并开始招商和营业,百联金山购物中心、金山嘴海鲜美食城等大型商贸项目已建成营业。 旅游业:2010年,全区旅游业取得长足进步,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枫泾古镇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张堰南社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0年我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8.51亿元,同比增长26.3%;接待来金游客339万人次,同比增长46.1%。 金融业:全区金融市场平稳发展,截止2010年12月底全区各金融系统存款余额610亿元,比年初增长22.2%,其中:居民储蓄283.4亿元,比年初增长18.4%;各项贷款余额462.4亿元,比年初增长8.2%,其中:个人住房贷款54.7亿元,比年初增长18.5%。 邮电通信业:2010年,邮电通信业又上新台阶,全年预计电信业务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2%;邮政业务收入4484万元, 比上年增长5.9%。邮电综合通讯基础设施再上台阶,信息宽带网络覆盖全区。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推进了电子政务建设;在原有较为发达的通讯领域,又新增了商务领航、号码百事通和IPTV等业务。2010年末,宽带上网用户达到12.2万户,比上年增长9.0%;CDMA用户11.9万户,比上年增长70%;IPTV用户4万户,比上年增长34%;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28.37万门,实占容量20.3万门。 二、社会事业 科技: 2010年,我区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渗透、引领、提升作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一是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化。筛选出8家企业申报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目前已有2家企业获得首批立项,共获支持资金近1000万元。不断提升化工孵化器的服务能力,引入安全、环保、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大的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企业,1-10月份共计签约企业23家,完成全年指标的191%。二是加大科技企业认定培育,深入推进科技项目立项实施。2010年,我区获立项的上海市创新资金项目25个,共获得市创新资金资助330万元;申报上海市重点新产品项目11项(3个项目共获得市科委资金资助50万元);获得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6项;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217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动态跟踪统计157项;国家创新基金年报工作34项;重点新产品年报工作26项。大力培育科技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显着行业竞争优势的创新热点企业。4家企业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共获市财政支持资金达400万元。截至目前,我区共有2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23家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大力助推科技企业上市,今年我区企业嘉麟杰和泰胜风能已分别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成功上市。 教育:2010年,金山教育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城乡一体”新一轮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了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成立了5所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三级幼儿园,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建立“一校一警”驻守制度,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园安保和校舍安全工作得到加强。推进“琴棋书画”区域特色教育,金山区艺术教育被评为全国先进。金山区连续六年荣获“上海市规范教育收费优秀达标区”荣誉称号。2010学年初,共有小学32所,在校学生27097人;中学30所,在校学生24333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升学率98.08%,高中高考录取率(本专科)96.15%,本专科录取2371人。 卫生:2010年,区卫生局圆满完成迎世博、办世博各项保障任务,无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发生。继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论坛。统一全区门诊、住院补偿制度,启动并完成参合农民申领使用社保卡工作,全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133772人,应保尽保率达100 %,人均筹资640元/人,筹资总额9332.64万。继续对残疾人、低保人员和65周岁老人个人投保经费予以补贴,共补贴41234人1003.2万元。启动麻诊免疫强化工作,共接种68508人,接种率98.74%。全区拥有医疗机构180个,在编在册职工3442名。其中:各类卫技人员2885名,全年门、急诊395.99万人次,出院病人5.72万人次,病床使用率95.5%。 文化:2010年,我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基层群文辅导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利用区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了各项世博主题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全区共举办各类文艺下乡活动610场,演出节目7932个,参演人数30541人次,观众582065人次;举办各类展览132场次,观众190260多人次;全年创作群文作品345多个。 体育: 2010年,全区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以“全民健身与世博同行”为主题,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完成全国第三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启动朱泾镇体育中心建设工程。连续第七年成功承办SWATCH FIVB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中国上海金山公开赛。组团参加上海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取得青少年组9.5金7.5银3铜、大众组6金16银18铜的历史最好成绩。 三、人民生活 劳动保障:2010年我区继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积极就业政策取得成效。全年共举办88场各类用工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2623条,帮助求职者实现市场化就业。积极落实市政府创业带动就业各项政策,扶持和帮助381家各类创业组织成功创业。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185人,1192名青年参加职业见习。继续实施就业援助特别计划,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补贴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帮助无业、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开展2010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重点推进毕业生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5343个,净增就业岗位8247个,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175人,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