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昭苏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上启后、衔接“十二五”规划关键的一年。我县进一步坚定和完善“13456”的工作思路,加快实施畜牧强县、工业富县、旅游名县、能源大县的战略目标,实现企业发展、农业增效,财政和农牧民增收的目标。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呈现出速度与质量的同步提升,各项经济指标达到较好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综 合 据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211498万元,比上年增长14.2%。人均生产总值11884元,比上年增长11.7%,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0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47085万元,比上年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73407万元,比上年增长12.9%。三次产业结构为43.0∶22.3∶34.7。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94263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农业产值4176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林业产值376万元,比上年增长4.6%;畜牧业产值50819万元,比上年增长22.6%。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8.97万亩。其中:粮食面积41.25万亩,比上年下降11.8%;油料面积33.16万亩,比上年下降27.9%;亚麻面积0.13万亩,比上年下降51.9%;薯类面积2.12万亩,比上年增长241.9%;全年粮食产量126308吨,比上年下降8.35%;油料产量48880吨,比上年增长30.74%;亚麻产量471吨,比上年下降55.61%;薯类产量34227吨,比上年增长205.93%。 年末牲畜存栏头数82.64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57%;牲畜出栏51.3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8.75%;肉类总产量22387吨,比上年增长6.9%;羊毛产量1901吨,比上年增长0.32%;奶产量33800吨,比上年增长10.0%;禽蛋产量511吨,比上年增长3.9%。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8737万瓦,比上年增长19.6%。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27台,比上年增长8.5%,小型拖拉机2847台,比上年增长5.4%。化肥施用量(折纯)6173吨,比上年增长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总产值78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轻工业总产值45629万元,比上年增长19.2%,重工业总产值32890万元,比上年下降51.8%。 表1: 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原 煤 吨 104176 -8.5 供电量 万千瓦时 19136 22 自来水生产 万立方米 920 35.8 食用植物油 吨 24823 -43.4 小麦粉 吨 25150 -34.4 亚麻制品 吨 648 -25.5 硅锰合金 吨 19202 5.4 水电 万千瓦时 538 -31.7 锰矿石 吨 122502 -17.4 砖 万块 8905 96.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际实现工业总产值60802万元,同比增长19.2%,销售产值43668万元,同比增长25.6%,工业产品销售率71.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19万元,同比下降231.5%。总资产贡献率11.28%,增长9.02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44.74%,增长30.4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5.2%,上升11.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0.94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2.23%,增长1.5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41795元/人?年,减少180236元/人?年。 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5万元,比上年下降84%。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070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3.5%,其中,新开工面积3266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4.9%,竣工面积4510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9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417万元,比上年增长168.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00083万元,比上年增长107.3%。第一产业投资14596万元,比上年增长41.8%;第二产业投资47489万元,比上年增长167.23%;第三产业投资67415万元,比上年增长94.8%。三次产业的投资结构为11.2:36.7:52.1。 五、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18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17151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2367万元,比上年增长1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6271万元,比上年增长11.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6.5%。 六、交通、邮政和旅游 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23万人,比上年增长28.1%。公路客运周转量26863万人公 里,比上年增长19.7%。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91万元。 年末,全县共有星级宾馆4家。接待旅游人数4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6%。旅游收入4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倍。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地方财政收入8550万元,比上年增长8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46万元,比上年增长35.02%。地方财政支出95376万元,比上年增长4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2268万元,比上年增长40%。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2813万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6363万元,比上年增长31.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342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4780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贷款余额39867万元,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余额2444万元。 保费收入2867万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寿险收入1699万元,财产险收入1168万元。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661万元,其中,寿险给付45万元,财产险赔款616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7人,在校生88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88人。 普通高中招生945人,在校生2350人,毕业生688人。初中招生2292人,在校生7142人,毕业生2293人。普通小学招生2240人,在校学生13052人,毕业生2455人。幼儿园招生4130人,在园幼儿4877人。 “两基”人口覆盖率10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108.8%。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41.2%。 重点支持了16个科技开发与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其中“夏特乡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和“郁金香商品种球繁殖与开发的利用研究”项目得到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办公室立项支持。 九、文化、卫生、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乡(镇)文体活动中心10个,村级文体活动室67个,调频广播电台1座,有2部发射机,有电视录像转播台1座,用四部发射机分别转汉、哈、维三套电视节目。全县差转台1个,村民广播室10个,“村村通”服务中心1个,其中:有线电视、天线数字电视50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天线数字用户3500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