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综合技术服务能力有所提高。年末,全省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70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个,完成产品认证企业136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04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开发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基层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年末,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64个,博物馆53个,文化馆95个,公共图书馆93个,档案馆107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7.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2.6%,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共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3.6亿份,杂志1360万份,图书9300万册。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1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7%。新建和改扩建34个县级医院、58个中心乡镇卫生院、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4590个村卫生室,扩建2个地级以上重点中医院。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达到90.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省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奖52项,其中获得世界冠军1个。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十一、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2.74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058.29元,实际增长7.8%。分支出类别看,食品增长6.9%,衣着增长8.9%,居住增长19.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14.2%,医疗保健增长2.1%,交通和通信增长29.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增长9.4%,其他商品和服务增长9.9%。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家用电脑、摄像机等耐用消费品的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22.9%、8.2%和4.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7.42平方米。 图9 2006-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表17 2010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沐浴热水器 台 72.42 0.3 家用空调器 台 17.00 -2.8 照相机 架 28.03 -2.6 摄像机 架 5.00 4.2 家用电脑 台 56.79 8.2 移动电话 部 183.54 3.5 彩色电视机 台 121.93 -0.1 电冰箱 台 94.56 0.2 摩托车 俩 5.79 -5.9 家用汽车 辆 5.96 22.9 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2.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52.48元,实际增长14.8%。年末,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冰箱、热水器数量均增长40.9%,拥有移动电话、摩托车、洗衣机数量分别增长23.6%、14.9%和13.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3平方米,增长3.4%。 图10 2006-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表18 2010年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洗衣机 台 55.2 13.4 摩托车 辆 30.8 14.9 彩色电视机 台 91.1 3.4 热水器 台 6.1 40.9 移动电话 部 102.0 23.6 电冰箱 台 27.2 40.9 十二、就业与社会保障 就业人员继续增加。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89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61万人,增长46.9%。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人数12.18万人,减少1.3%,城镇登记失业率3.6%,下降0.2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比上年增长9.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长6.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增长7.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5.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取得新成绩,参保人数达到223.7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3029.17万人,农民参合率达96.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进一步巩固,共有53.9万人享受城市低保。农村居民低保人数520.6万人,比上年增长61.2%。廉租住房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廉租住房7.29万套,新增租赁补贴3.1万户。完成30.4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比上年增加6.5万户。 表19 2010年社会保险情况 指标名称 绝对数(万人) 比上年增长(%)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257.51 9.3 #企业职工 181.06 8.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223.72 -- 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 57.00 6.97(百分点)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602.95 6.3 #农民工 14.01 -20.8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162.21 13.2 #农民工 56.83 15.6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164.50 7.8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152.48 5.4 领取失业金人数 1.23 14.8 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数2.6万张,全年收养人数1.7万人,均比上年增长13.0%。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6940个,其中,县(区)级社区服务中心76个,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7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5020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4亿元,比上年增长3.7%;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4亿元,增长3.7%;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1亿元,增长1.8倍。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50.39万人,农村大病救助26.09万人次。 十三、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生态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资源林保护、珠江防护林保护、石漠化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以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全省完成营造林面积18.63万公顷(279.50万亩),石漠化治理面积11.15万公顷(167.2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0万公顷(168万亩)。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1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6.10万公顷(1441.50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建成一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年末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73.60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85.7%;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6.8%,提高24.8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44.7%,比上年末提高4.9个百分点。重点流域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19.64万吨和109.2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1%和7.0%。节能降耗成效显着,经初步核算,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