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3-31 遵义市统计局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7.00亿元,增长25.7%。其中:企业存款283.06亿元,增长11.1%,财政存款55.09亿元,增长24.8%;机关存款107.94亿元,增长104.1%;储蓄存款601.10亿元,增长23.8%;农业存款66.07亿元,增长34.3%;委托存款1.39亿元,增长83.5%;其他存款42.35亿元,增长28.1%。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98.16亿元,增长23.2%。其中:短期贷款110.58亿元,下降31.8%,中长期贷款467.36亿元,增长50.7%。

2010年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2010年底止(亿元) 增长(%)

资金来源总计(万元) 1022.16 35.0

存款余额  1157.00 25.7

1、企业存款 283.06 11.1

2、财政存款 55.09 24.8

3、机关存款 107.94 104.1

4、储蓄存款 601.10 23.8

5、农业存款 66.07 34.3

6、委托存款 1.39 83.5

7、其他存款 42.35 28.1

城乡居民存款增加额 115.38 44.6

资金运用总计 1022.16 35.0

贷款余额 598.16 23.2

1、短期贷款 110.58 -31.8

2、中长期贷款 467.36 50.7

3、票据融资 19.97 50.7

4、各项垫款 0.25 3188.0

 

遵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股票投资者开户数4184户,比上年增长2.0%,股票成交金额275.23亿元,下降12.0%。债券成交金额0.01亿元,下降74.0%。

全年保险业务收入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51.1%,其中财产保险8.23亿元,增长34.7%;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4.79亿元,增长62.1%。保险业务支出6.33亿元,增长18.5%,其中财产险赔款3.69亿元,增长20.4%;人身险赔款、赔付2.65亿元,增长15.9%。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全市“普九”人口覆盖率继续巩固100.0%的成果。年末有各级各类学校数3074所。专任教师6.51万人,比上年下降2.2%。在校学生137.45万人,比上年下降5.1%。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1.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2.8%。

遵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启动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获得省级以上科技专项重点项目200项,资金5544.7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3项,资金2267.00 万元,省级项目157项,资金3277.70万元。我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2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个;省级重点试验室2个,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平台1个。专利申请621件,授权专利465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0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博物馆7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1.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 88.1%。

2010年末,全市有医院59个,卫生院227个,医疗机构病床位17932 张,其中医院11072张,执业(助理)医生7333人,护士6455人。2010年,市财政安排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比上年增长69.6%。开工建设了350所村卫生室,新建和改扩建11个县医院、1个县中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

体育事业成绩明显。我市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11块,银牌6块,铜牌3块。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07元,同比增长14.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9元,同比增长10.7%,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7.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3%。

遵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遵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2010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1.61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2.21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在岗职工参保人数30.05万人、退休职工参保人数12.1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18万人,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农民工人数6.2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0.05万人、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7.10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从上年100元提高到120元,参合率达95.4%。

社会救助力度加大。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应保尽保,保障人口数由65万人增加到66.33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继续巩固,7.08万人享受城市低保。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3.41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全面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77.78万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4.85万人,比上年增长10.5%。其中1.5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比上年增长2.6%。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当年减少耕地1288.45公顷。其中: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219.38公顷;耕地改为园地0.5公顷。年内增加耕地1282.69公顷,其中:新开荒地1264.77公顷;园地改为耕地64.01公顷。

加快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了年度减排目标任务。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海龙、北郊、南郊水库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中心城区以外的18个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9.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加强了重点流域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境内涉及的9条河流17个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类别的断面有13个,河流全年水质综合达标率为76.5%,比上年高0.4个百分点,水质优良率达82.4%。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良,空气污染指数69,优良天数33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7%。

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环境逐渐改善。正在创建的国家级生态县(市)4个、国家级生态镇52个。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1.97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