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霍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金融 全口径财政收入33887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地方财政收入25116万元,增长14.7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498万元,增长6.73%。地方财政支出116750万元,增长32.9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9073万元,增长33.05%。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1413万元,比年初增长30.25%,企业存款余额46013万元,增长2.99%;财政存款4443万元,增长15.85%;机关团体存款37705万元,增长80.40%。 各项贷款余额119876万元,比年初增长5.05%。其中,短期贷款91495万元,增长-4.32%;中长期贷款3129万元,增长-77.34%。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1050万元,增长-52.27%;商业贷款450万元,增长50%;农业贷款86866万元,增长9.52%。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2860万元,比年初增长20.8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年末全县共有学校68所,其中小学48所,中学20所。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数40643人,同比增长0.6%。普通中学在校生15594人,比上年增加255人,其中,初中10239人,同比增长0.4%;高中5355人,增长4.2%。小学在校学生25049人,比上年减少2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515人,比上年减少2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4.72%,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100.76%,同比提高1.02个百分点,普通初中学生辍学率0.14%,下降0.13个百分点。“双语”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加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建设“双语”幼儿园27所,改扩建校舍面积5.8万平方米。 科技兴县战略加快推进。全年申报组织实施县级以上项目14个,引进新品种12个,推广新技术6项,2010年我县引进和推广伊农20号和济麦22号冬小麦新品种示范;B56,长城706等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试验;新玉24号玉米新品种示范与推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红地球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及搞懂葡萄酒产品开发”;玫瑰鲜切花新技术推广;温室节水滴灌技术;温室喷灌技术推广;葡萄埋藤机的研发;红地球葡萄绿色食品栽培试验;霍城县红地球葡萄生物有机肥试验;棉花新品种试验与示范;“金红四号”“美国新三红”等加工型“三红胡萝卜”新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引进蓖麻叶养蚕新技术获得成功;。共申请专利9件,专利授权9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 我县创新服务方式,群众文化开展有声有色。截至目前,霍城县共举办大中型广场文艺演出98场次,参演人数9123人,观众达到13万人次。积极推进文化下乡工程。截止目前,各类演出团体送文艺进社区、农村、进军营100余场次,为全县13个乡镇(中心)90个村组送去“东风工程”赠送的图书、杂志29051册,音像制品5145盒,总价值278127.8元。协同新华书店向17个农家书屋共送书25304册及一批音像制品及器材,总价值36万元。针对学校图书短缺的情况,为县一小、县实验小学、江苏中学等学校,共送书4万余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为驻县武警部队送去价值3万元的图书。 全县竞技体育水平有较大提升。一年来,我县积极参加了州文体局组织的2010年伊犁州直“体彩杯”伊犁州直青少年篮球赛,取得了青少年男子第一名,伊犁州“体彩杯”青少年田径赛中我县代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金牌19枚、银牌11枚、铜牌16枚的好成绩;州直开展的“国投仁和杯”职工篮球赛中我县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伊犁州第三届“新欧”杯太极拳比赛,获得三等奖。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投入资金1300万元,实施江苏医院门诊楼、芦草沟镇、萨尔布拉克镇卫生院及8个村医务室的扩建工程。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0个,同比持平。其中,县级综合性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14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所,县妇幼保健站1所,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1所,县四方医院1所。卫生技术人员726人,同比增长8.4%。拥有病床1150张,同比增长39.1%。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深入推进。全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乡(镇)13个,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牧民19.9万人,参合率96.5%。 十、安全生产 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1起,死亡22人,受伤34人,直接经济损失达93.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起,下降1%,死亡人数增加2人,增长10%,受伤人数增加5人,增长17.2%,直接经济损失增加58.65万元、增长165%。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6起,死亡18人,受伤3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13万元,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8.5%;工矿商贸企业事故3起,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90万元;火灾事故82起,同比增长11.1%,直接经济损失7.12万元,无受伤和死亡人员;其他领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人口(县境内)396510人,比上年末增加5576人,增长1.43%。男性人口202760人,占51.1%;女性人口193750人,占48.9%。县属总人口297639人,其中,城镇人口189986人,人口出生率15.63‰,人口死亡率3.39‰,人口自然增长率12.24‰,计划生育率99.93%。 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743元,比上年增加1211元,增长21.9%。 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当年实现就业人口4758人,其中,少数民族就业2373人,全年累计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8.79万人,其中,转移城镇就业人数3.1万人,累计创收2925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227人,登记失业率3.4%。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参加城镇失业保险9040人,增加78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9076人,增加1200人,其中,参保职工13338人,增加968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738人,增加23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6558人,增加651人,其中,参保职工11850人,减少16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708人,增加667人。参加失业保险9440人,增加400人,参加工伤保险11304人,参加生育保险10953人。 年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3人、120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5.7%、117.8%。完成计划的226.5%,通过个体创业带动就业1096人。为2个小企业兑现贷款贴息4.6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