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茶陵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加大经济建设力度,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6亿元,增长13.6%,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3612元,增长2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1亿元,增长4.4%,对GDP的贡献率为8.4%;第二产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22.3%,对GDP的贡献率为53.9%,其中工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23.6%,对GDP的贡献率为47.4%,对经济增长作用显着。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4亿元,增长12.5%,对GDP的贡献率为37.7%。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28.7:32.1:39.2发展为27.1:35.6:37.3。 二、农业 2010年全县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全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7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总产值12.96亿元,增长4%;林业总产值3.36亿元,增长5.8%;牧业总产值13.72亿元,增长4.1%;渔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8.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45亿元,增长6.1%。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99.66万亩,比上年增长5.6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99万亩,增2.81%,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75%下降到73%;优质水稻19.53万亩,增长3.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47万亩,增长22.29%;蔬菜种植面积9.6万亩,减少21.21%;烤烟2.43万亩,与去年持平。 年末,生猪存栏47.31万头,增长4.66%;牛存栏7.52万头,增长7.89%;羊存栏3.2万只,同比下降11.49%;家禽存栏154.6万只,增长1.61%。全年生猪出栏88万头,增长2.31%,牛、羊和家禽分别出栏2.56万头、3.3万只、180万只,分别增长8.07%、40.62%和0.16%。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11千公顷,其中本年新育苗面积10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03千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34%。 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新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8万千瓦,增长8%。 三、工业、交通、邮电业 2010年,全县工业经济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但由于措施得力,仍保持了企稳回升的形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23.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5户,增长17.3%,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35%,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0.75亿元,增长35%;集体工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29.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2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0.2亿元,增长20.9%。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0.75亿元,增长35%。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4.1亿元和14.4亿元,分别增长22.8%和41%。规模工业实现利税2.8亿元,增长82.9%;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社会客货周转量30.7亿吨公里,增长26%;客运量262万人,比上年增长5%;完成客运周转量35442万人公里,增长18%。 邮电通信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524万元,减少2.7%,其中:邮政1689.7万元,同比增长8.0%;移动电信11835万元,减少2.9%。年末电话装机设备容量12.6万门。年末市话用户6.18万户,下降7.9%,其中:住宅电话5.1万户,下降3.8%。移动电话用户22.1万户,增长55.6%。年末互联网用户1.72户,增长6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亿元,增长54.0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33亿元,增长51.5%,城镇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600万元,下降45%;第二产业投资17.21亿元,增长11.36%;第三产业投资22.76亿元,增长116.49%。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洮水水库本年完成投资11311万元,发电厂房及附属设施建设基本完工,库区移民安置基本完成;东阳商街已投入使用,衡炎高速建成通车;岳汝高速、泉南高速、衡茶吉铁路等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27亿元,增长56.3%,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29亿元,增长47%,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53.6%。商品房销售面积19.5万平方米,增长43.1%,商品房销售额3.4万元,增长64.73%。房屋施工面积56.98万平方米,增长8.27%;房屋竣工面积21.6万平方米,增长33.09%。 建筑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35%,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资质等级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3亿元,增长3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2万平方米,增长6.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6.2万平方米,增长6.6%。 五、商贸、财政、金融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亿元,增长19%。其中县及以上零售额25.5亿元,增长19.1%;县以下零售额3.9亿元,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26.3亿元,增长19%;餐饮业零售额3.3亿元,增长26.9%。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销售旺盛。全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完成销售额3.7亿元,增长76.2%。 财政收支形势好转。全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31亿元,增长20.3%;其中,国地税完成收入2.91亿元,增长46.6%,其中国税收入1.37万元,增长76.7%;地税收入1.54亿元,增长27.3%。财政支出结构有新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县财政支出12.06亿元,增长4.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9亿元,减少1%;教育支出1.9亿元,减少8.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4亿元,增长16.9%;农林水事务支出1.99亿元,减少17.3%。 金融保险运行平稳。201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9.28亿元,比年初增加19.0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9.18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居民储蓄存款5.81亿元,比年初增加9.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0亿元,比年初增加6.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43亿元,比年初增加2.3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1.14亿元,比年初增加4.28亿元。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保险收入10546万元,比上年增长12.47%。 六、教育、科技、卫生、广播电视、体育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19万人。随着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和学校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全县小学、初中的学校处数、在校生数、初中毕业生数继续减少。全县拥有小学35所。各级学校招生13184人,比上年增加1007人;各级学校毕业生10884人,比上年减少539人;各级学校在校生52832人,比上年增加2104人。其中,普通初中24所,招生6965人,毕业生5965人,在校生19381人。高中段在校生有所减少。2010年全县有普通高中4所,招生1837人,毕业生2591人,在校生5673人。全县有盲聋哑学校1所,在校残疾儿童8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