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3-30 青岛市城阳区统计局

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年末,全区新增民营业户9576户,累计达到3.5万户;新增注册资本46.6亿元,累计达到302.2亿元;新增从业人员3.6万人,累计达到26.8万人。其中:私营企业新增2324户,新增注册资本31.8亿元,累计分别达到9770户和160亿元;个体业户新增7126户,新增注册资本4.4亿元,累计分别达到2.4万户和9.5亿元。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9.96亿元,增长33.9%。其中:实现国税收入29.24亿元,增长31.8%;实现地税收入20.72亿元,增长37%。

八、财政和金融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财税总收入(不含海关税)695573万元,增长18.1%,其中,国税387336万元,增长14.9%;地税273487万元,增长37.4%;财政34750万元,下降34.1%。辖内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58743万元,增长29.6%;地方财政收入207879万元,增长27.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4255万元,增长27.8%;地方财政支出24.4亿元,增长25.2%。

金融存贷稳健运行。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745536万元,比年初增加857047万元,增长22%。其中,居民储蓄余额2154019万元,比年初增加386177万元,增长21.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008844万元,比年初增加671353万元,增长20.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9.01%;3家企业被授予“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新批准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突破1000件。获得市级以上科技立项67项,争取市级以上科技扶持资金2291万元。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0项;2项成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7项成果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1项成果获青岛市技术发明奖;全面完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六年建设规划的30项指标和10个重点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区新增7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处市级规范化学校、9处市级示范幼儿园。目前,普通中小学省级规范化学校37处,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63处,分别占学校总数的48.1%和81.8%。年末,全区共有各类中小学校212所(含幼儿园),私立一贯制学校1所,招生人数25206人,毕业人数23196人,在校人数91572人,教职工人数7196人,包括专任教师6206人。其中,普通中学17所(包括高中3所,初中14所),在校学生25450人;职业学校5所(含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2882人;小学59所,在校学生36142人;幼儿园130所(含民办幼儿园),在校学生16937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161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列为区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40处社区文化中心改扩建全部完成并对市民开放,共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立足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全面完成童真宫修复工程并对社会开放。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20964人,参合率达99.8%。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室)807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7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卫生监督所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街道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工作站8处,门诊部(所)、诊所、医务室、卫生室779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625人,其中,医生1141人,护士1281人。全区拥有医疗床位2156张。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城阳区承办了2010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开幕式暨“万科杯”青岛市全民健身户外登山健身节启动仪式,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登山最佳组织奖”,举办了第九届市民运动会。

体育竞技取得新成果。2010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十六届亚运会女子赛艇四人单桨2000米决赛中,城阳籍运动员李欣勇获冠军,为我区夺得建区以来第一枚亚运会金牌,李欣也被评为2010年度青岛市十佳运动员。在山东省第22届运动会上,城阳籍运动员赛场共获得53枚金牌、92枚奖牌,分别列各区市第3名和第2名。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载体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3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70%。年内,编制完成青岛国际航空城规划,形成了“一港、九区、两带”新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超前研究重点发展片区规划,编制了流亭女姑山、上马驻地、红岛渔盐古镇等片区规划,崂山西麓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仲村旺疃片区11平方公里控规,完成了6条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性开发研究。全区污水管线新增40公里、达到560公里,全区污水集中收集率、处理率分别达到85%、85%。进一步扩大热力、燃气供应范围,全区新增供热面积68万平方米、累计达到378万平方米;新发展天然气用户1.3万户、累计达到8.9万户。加快弱电共用管网建设,年内审批43公里、累计149公里。实施“生态森林城区”和“花海城阳”建设,完成7条新建道路特色绿化,绿化栽植各类高大乔木1800余株,栽植各类鲜花330万株,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平方米。稳妥有序推进旧村改造,年内,全区累计完成56个社区拆迁改造,旧村改造拆迁总面积约505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楼约555万平方米,腾出土地8200余亩。

公路建设稳步发展。年末,辖区内国省道252.9公里(包括高速公路52.8公里),农村公路919.1公里,公路总里程1172公里,公路总密度211.8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县(区)级前列。

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10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浓度分别为:二氧化硫年均值监测结果0.054mg/m3,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0.093mg/m3,二氧化氮监测结果0.048mg/m3。2010年城阳区区域环境噪声值昼间48.9dB(A),夜间为47.3dB(A),城市交通道路噪声61.4dB(A)。全年审批建设项目337个,验收项目290个,“三同时”合格执行率保持100%。完成区政府ISO14001管理体系监督审核,有6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年末,全区总户籍人口481477人,比上年末减少2022人,下降0.42%。年平均人口为482488人;年出生人口4846人,人口出生率为10.04‰;死亡人口3223人,人口死亡率为6.68‰;净增人口162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6‰;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59%,女性初婚晚婚率为79.76%,晚育率为8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