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抚松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3-30 白山市抚松县统计局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的收官之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为“十二五”发展打基础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抚松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战略,战胜洪涝灾害、狠抓经济发展、致力改善民生,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精彩纷呈、阔步前行、展翅腾飞。

一、综合

2010年,抚松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25.8%和13.3%。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7.8:44.6:37.6调整为16.1:46.9:37.0。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战胜特大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受粮食直补政策的带动,农民开荒种地的积极性普遍高涨,2010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6054公顷,增加了2772公顷,同比增长20.9%。农业生产克服了春季气温偏低和严重洪涝灾害的影响,粮食和人参喜获丰收,粮食实现产量60082吨,增长18.2%。人参产量6731吨,增长7.6%。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亿元,同比增长15.0%,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增长5.9%。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91户,新增17户,实现产值154.7亿元,增长52.4%,实现增加值38.5亿元,增长35.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4亿元,实现利润2.3亿元,分别增长53.8%和4.8%,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99%,发展速度和质量双双提升。以木材加工业为代表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形势普遍好于2009年,木材加工业实现产值8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6.2%;实现增加值23.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0.5%,木加行业撑起了全县规上经济的半壁江山。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招商引资

项目建设跨越发展,固投进入黄金时期。2010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大关,完成112.58亿元,增长36.4%,亿元以上项目22个,比2009年增加10个,完成投资60.2亿元,增长175.4%,占总投资的53.5%,比2009年增加28.3个百分点,项目建设呈现出大项目多、形象进度好、拉动作用强等特点,特别是铁路、高速公路、抚松新城等大项目的投产或签约,为全县下一步投资奠定了基础。

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9.2亿元,同比增长46.0%,占全县总投资的88.1%。工业投资完成38.8亿元,同比下降15.4%,占全社会总投资的34.3%,比上年下降21.3个百分点。

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外资金71亿元,增长52.3%。

五、财政、金融

2010年,全县共组织地方级财政收入5.51亿元,比上年增收1.36亿元,增长32.8%,全县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05亿元,比上年增收1.54亿元,增长28%,实现一般预算支出17.81亿元,比上年增支2.56亿元,增长16.8%。其中,教育事业支出2.9亿元,增长6.1%,卫生事业支出1.7亿元,下降1.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亿元,增长23.3%,文化体育事业与传媒支出3093亿元,增长59.6%。

全县存款余额75.1亿元,同比增长13.0%。居民储蓄存款达到49.3亿元,增长15.8%。1-12月的贷款余额分别为46.6、46.7、46.9、50.5、54.1、56.2、56.5、56.8、52.5、52.7、53.8、54.9亿元,基本呈逐月增长的态势,增幅均在20%以上,8月份达到峰值。

六、贸易和旅游

受家电下乡、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拉动,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繁荣,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7.3亿元,增长16.6%。全县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2%。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家电下乡15151台件,增长257.4%,实现销售额3327.8万元,增长311.9%,兑付补贴资金499.3万元,增长402%。

外贸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进出口总额突破亿元,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028亿美元,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完成8908万美元,同比增长42%,进口完成1372万美元,同比增长249.9%。

全年旅游接待人次达43.2万人次,增长11%,实现旅游收入4.09亿元,增长31.5%。

七、文化、广播、卫生、科学技术和教育

2010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中小学、职业中学和幼儿园78所,其中:小学26所,中学30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幼儿园19所。小学在校学生总数达到18979人,共有教职员工2105人,其中:专任教师1667人。中学在校学生总数达到18856人,共有教职员工2102人,其中:专任教师165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总数1109人,教职员工157人,其中:专任教师133人。幼儿园在园人数2421人,教职工164人,其中,专任教师134人。

科研项目立项3项,申请专利7项。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药理学会人参专业委员会”。“抚松人参”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2010年,恰逢抚松建县百年。县委、县政府组织举办了“第24届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暨抚松百年县庆”活动。所有的活动相互贯穿,异彩纷呈,“参乡延年”人参美食文化活动,创新了往届“人参烹饪大赛”形式;“辉煌巨变”百年成就展,浓缩了抚松百年历史;2010国际(抚松)人参研讨会、座谈会,对拓展中国人参开发应用领域、推进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建设“农家书屋”91个,文化大院42个,文化站6个。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2010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6个,床位1262张,卫生技术人员1346人。共有104,369人参合,参合率达95.03%。同上年相比,参合人数多出805人,参合率高出1.31个百分点。

八、民生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向好以及有力的财政支出,保障了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增长,再加上人参价格大幅提升的带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分别实现11997元和7021元,分别增长23.6%和16.3%。全县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达到2008元,比上年增长14.8%。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在粮食、蔬菜等食品价格增长的带动下,上扬5.2个百分点。

就业培训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新突破。2010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01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9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100%;公益性岗位稳定数量200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733人,其中:农村异地转移就业28381人。百万特别职业培训工程人数达到8126人。全年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5万人、3.7万人、20.6万人、4.2万人和4万人。离退休人员月养老金人均增加138元,增幅达13.5%。发放养老金3.2亿元,失业金870万元。社会综合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2010年,全县共到位城镇低保资金7340万元,其中:中央转移支付资金6774万元,县配套566万元。共为20655户、27657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6620.5万元。完成了2010年城镇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到位资金465万元,为1765名城镇大病重病人员发放医疗补助金431.26万元。全县农村低保对象8474户、9116人,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由年人均770元提高到880元,发放农村低保资金847.53万元;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突出了大病医疗救助,规范了医疗救助申请、审批程序。2010年共救助困难群众750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33.9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