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各类商品市场较快发展。年末全市各类商品市场达107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5个;实现市场成交额131.8亿元,增长10.8%。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规模扩大。全年进出口总值1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进口总值8.6亿美元,增长13.8%;出口总值达9.6亿美元,增长57.1%。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55亿美元,增长24.8%。在外商直接投资中,制造业占78.9%;农林牧渔业占12.2%。全年新注册三资企业16个,增长77.8%;新批合同外资7204万美元,增长12.4%。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285.4亿吨公里,增长29.4%。旅客运输周转量37.5亿人公里,增长28.1%。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3736公里,比上年增长2%。其中高速公路359.7公里。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3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1亿元,下降34.9%;电信业务总量34.47亿元,增长14.3%。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822.85万门,比上年末增加55.45万门。固定电话年末用户92.21万户,减少14.2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9.36万户,增加0.76万户;农村电话用户46.58万户,减少3.12万户,小灵通用户6.27万户,减少8.38万户。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446.5万户,比上年增加36.2万户。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754.02万人次,同比增长19%;旅游总收入38.4亿元,同比增长21%;接待入境游客1.73万人次,同比增长18%;创汇591.9万美元,同比增长2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增长。全部财政收入1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7.1亿元,增长32.7%。税收收入44.8亿元,增长34.0%。财政支出169.8亿元,增长28.0%。 金融业信贷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79.03亿元,比年初增加194.85亿元,增长14.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2.1亿元,比年初增加134.6亿元,增长14.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14.13亿元,比年初增加150.84亿元,增长22.7%。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2.3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6亿元,增长51.4%;寿险保费收入31.7亿元,增长25.8%,其中健康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2亿元,增长9.1%。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8.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4.5亿元,增长21.6%;寿险给付3.6亿元,增长5.9%,其中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和给付0.5亿元,与上年持平。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普通高等学校4所,招生1.58万人,比上年增长0.5%,在校学生4.71万人,比上年增长2.8%,普通中学322所,在校生34.77万人;小学1446所,在校生58.29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89%,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幼儿园在园幼儿16.7万人。 科技事业迈出新步伐。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83项,专利申请量499件,专利授权量405件。 十、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艺术表演场馆13个,文化馆18个,公共图书馆18个。广播电台1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电视台18座。有线电视用户31.56万户,增加0.3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2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21%。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2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9个;卫生技术人员22232人,其中医生 10105人,护师、护士6035人;床位2139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0609张。拥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个,卫生技术人员517人;乡镇卫生院173个,床位5939张,卫生技术人员4039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351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44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66元,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416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64元,增长21.1%。城镇居民现住房人均总建筑面积33.7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82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3.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4.34万人,比上年增加6.4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9.24万人,参保退休15.2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33.56万人,增加0.52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0.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达36.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达13.4万人。企业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全年全市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0.01万人,其中农村 18.86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达15214张,收养各类人员13460人。城镇建立社区服务设施达739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个。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78183.3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489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308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1442公顷。零星四旁植树1014万株,成林抚育面积39847公顷,育苗面积1702公顷,苗木产量2749.6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为25.75%。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和污染减排任务,全市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力度,污染减排目标超额完成,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全年全市COD纯削减1813吨,比上年削减4.38%,超额完成省下达的3%减排目标;SO2纯削减2198吨,比上年削减1.76%,超额完成省下达的0.1%减排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COD纯削减9712吨,比2005年削减了18.5%,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02.8%;完成SO2纯削减35414吨,比2005年削减了21.6%,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29.3%。全年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达到了340天,比上年同期增加2天。其中一级天数71天,比上年同期增加3天,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朱庄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三个出市河流断面COD浓度年均值分别比上年度下降了1.80%、0.64%、7.69%,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出市口好于入市口。 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1178.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8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56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0.43%;单位GDP能耗1.739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7%。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