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博罗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3-20 惠州市博罗县统计局

表11:2010年全县各类学校情况

数量(所) 在校学生(人) 招生(人) 毕业生(人)

中等专业学校 3 7249 3556 1527

技工学校 2 8913 3381 3328

中学 46 64906 22406 18929

小学 131 84357 16066 16939

幼儿园 64 27519 21991 13094

合计 246 192944 67400 53817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基础设建设不断夯实。全县17个镇文化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建设,除1个镇外其余全部完成;县文化中心一期工程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两馆一院”于2011年初投入使用;群众文化多姿多彩。2010年,开展文艺活动167场,送戏下乡82场,送电影下乡3250场,送图书下乡1万册;送展览下乡12场;新建基层流动图书室8个、农家书屋82个;精品创作成绩优异。邬榕添完成长篇小说《罗浮双仙》全书32回;由他主编的《博罗民间故事集》一书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彭琼香创作的小品《致命关怀》荣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二等奖;陈凤群创作的小小说《找个地方完婚》在“第七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中获一等奖;文物和“非遗”工作有新突破。全县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02处,其中复查文物点 147 处,新发现文物点155处;完成了“罗浮山葛洪炼丹养生”申报升级“非遗”名录,“龙舟赛”申报市级第三批“非遗”名录,“龙舞”申报县级第二批“非遗”名录等工作。

全县有17个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1个,藏书7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1040件,钱币2.8万枚;书店发行图书163万册;全县广播站22个,电视发射台1个。有线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5%,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0个,床位2378张,卫生技术人员288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54人,注册护士1026人,注册护士同比增加91人。乡镇卫生院22间,其中,中心卫生院2间。全县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2.86张,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03人,拥有注册护士1.24人。全县被为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

全县有7个足球场,802个篮球场,68个田径场,2个游泳场。县城体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圆满承办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女子篮球和男子足球两项赛事。全县33名运动员代表惠州参加了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累计获得金牌7.5枚,银牌9枚,铜牌15枚,总分505分,居全市各县区之首;博罗健儿邹映影勇夺第十六届亚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女子单人皮艇金牌,实现了博罗健儿亚运金牌零的突破。全年业余体校共选招学生56名,向省、市体校输送运动员32名。组队参加市少赛,篮球项目获男甲、女甲、男丙三项第一名,女丙第二名,田径项目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十二、环境保护

全年安排550万元对14个企业和单位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示范推广和政策研究等,同时,对年综合能耗达万吨标准煤以上的10家企业列入重点耗能监测对象进行实时监督,关停石湾镇联发漂染厂、鹏城漂染厂等2家污染企业;拆除关停吉利水泥厂、洲际建材有限公司、南方水泥厂、华进水泥厂、固力水泥有限公司等5家落后产能企业的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130万吨。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9878万元,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3座,新增配套截污管网19.5公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为92.6%,全县已建成投入使用四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县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达10万吨/日,配套管网干管总长41.5公里;2010年GDP能耗下降3.1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0.7%和3.7%(GDP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为预计数)。全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立3号绿道和省立5号绿道博罗段全线贯通,目前全县建成省、县两级绿道共8条,总长335.24公里。

电镀入园优化升级。目前已有44家电镀企业签约迁入龙溪电镀基地,17家企业投入了试生产,全面完成了第一阶段电镀入园整合工作。

全县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良好。城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县一江两河九库饮用水地表水源水质符合功能区要求,河涌水质有所改善,城镇声环境质量基本符合规划要求,工业企业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置,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84.77万人,同比增加3.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42.96万人,女性人口为41.81万人。户籍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为59.8万人,占70.5%,非农业人口为24.96万人,占29.5%。人口出生率为12.59‰,同比上升0.7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18‰,上升0.0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1‰,上升0.64个千分点。

初步统计,2010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9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65元,分别增长14.3%和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和14.3%。

表12:2006-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在岗职工年平均收入及增幅 单位:元;%

惠州市博罗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年末全县企业参加养老保险 10.25万人,下降13 %;参加失业保险3.38万人,下降86%;参加医疗保险13.88万人,增长19%;参加工伤保险10.43万人,下降10%;参加生育保险5.63万人,下降44 %。全年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5.37亿元,下降10%。

民生建设再上新台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果断出台25条刺激经济和惠民措施,确保了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同步发展。一是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实施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县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新农村建设;二是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方面。在全县开展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投入扶贫资金6600万元,13个省级贫困村、2086户农户实现脱贫;三是在关爱贫困残疾人方面,推行“整村推进残疾人脱贫工程”,目前,已在福田镇福田村、石坝镇吉石村、罗阳镇田牌村全面实施该项惠民工程,已有7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基本实现脱贫,全年有483位白内障患者免费接受了康复复明手术;四是农村底保标准由125元提高到208.34元,城镇低保标准由169元提高到280元。

年末全县共有敬老院16间,社会福利院1间,光荣院1间,共收养611人。全年各类救济总人数22412人,低保对象19734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963.5万元,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应保尽保。全年福利彩票销售额达7770万元,增长71.9%;优抚革命伤残人员122人,增加了优抚经费和“五保户”保障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