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楚雄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3-16 楚雄州楚雄市统计局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电力

交通运输、邮电、电力事业快速发展。年末辖区公路通车里程达9244.3公里(包括村组公路),市乡公路油路里程254.56公里,弹石路99.34公里,市乡公路等级率92.45%,硬化率60.91%。拥有营运车辆7013辆,增长13.4%,其中:货物营运汽车5998辆,增长15.2%。完成客运量954.95万人(包括铁路,下同),旅客周转量60711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2%和1.9%;完成货运量629.55万吨,货运周转量58982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6%和3.6%。

邮电业务总收入38151万元,增长22.1%。年末拥有固定电话11.26万部,下降1.5%,固定电话普及率达20.18部/百人,比上年每百人减少2.26部;年末移动电话拥有47.79万部,增长41.3%,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4.96部/百人,比上年每百人提高18.57部;年末互联网注册用户达127018户,增长47.3%。

年末全市拥有110千伏变电站7个,容量达48.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18.6千米;有35千伏变电站26个,容量达20.1万千伏安,输电线路582.7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达5022千米;通电覆盖率达100%,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据快报数,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6789万元,增长20.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61717万元,增长21.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5072万元,增长1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10338万元,增长20.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6451万元,增长16.1%。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达469336万元,增长18.1%,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占零售总额比重达87.4%。

七、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据招商部门统计,全年辖区共实施州外国内招商引资项目54项,项目协议总投资82503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49478万元,增长33.7%;54个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9097万元,增长30%。

据外贸部门统计,全年辖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804万美元,增长66.8%,其中:出口额5514万美元,增长78.3%;进口额290万美元,下降 25.1%。市属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717万美元,下降25.4%。

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12.97万人次,增长19.3%;海外旅游者10731人次,增长11.3%。实现旅游总收入95875万元,增长33.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27万元,增长8.6%。

八、财税、金融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26947万元,增长27.1%;地方财政总收入144518万元,增长14.5%,其中:上划中央及省级收入47229万元,增长9.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7289万元,增长17.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7104万元,增长27.8%。全市(不包括楚雄卷烟厂税收)完成各级工商税收收入126004万元,增长12.2%。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97972万元,增长14.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58711万元,增长18.9%;全市人均储蓄金额达15356元,比上年增加1137元。各项贷款余额1432229万元,增长18.9%,其中:短期贷款262177万元,下降3.2%;中长期贷款1164796万元,增长24.8%。

九、科技、教育、卫生和文体

全市共有25项科技项目列入了省、州、市科技专项;6项科技成果获得州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70件,授权专利29件,全市专利拥有量达297件,名列全州第一。年末市级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986人,增长2.5%,其中:高职技术人员300人,中职技术人员2264人,分别增长23.5%和5.9%。

年末辖区拥有高等院校2所,专任教师630人,在校学生12296人,毕业学生2462人,分别增长0.8%、13.1%和17.7%;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0所,专任教师813人,在校学生21750人,毕业学生6403人,分别增长3.4%、5.6%和19.2%;有普通中学27所,专任教师2295人,在校学生34321人,分别增长0.8%和0.3%,毕业学生10931人,下降3.8%;有小学144所,专任教师2326人,在校学生43656人,毕业学生6482人,分别增长4.2%、1.5%和0.8%;有幼儿园68所,入园幼儿7072人,在园幼儿117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8 %;初中毕业生高中录取率为63.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年市级财政教育事业经费支出29456万元,增长22%。

年末全市有营业执照医疗卫生机构388个,其中:医院40所,比上年增加1所;拥有床位3745张,增长5.6%;有卫生技术人员4303人,增长3.6%,其中执业医师1497人,下降4.3%,全市年末每千人拥有医生2.93名。全市共有33.65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5.3%。据市爱委会统计,新增改水受益人口60584人,受益人口覆盖率达9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新改造农村卫生厕所2473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9.3%,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

辖区拥有图书馆2个,文化馆2个(含群艺馆1个),博物馆1个;全市辖区拥有电视台2个,广播电台2个,电视覆盖率达98%,广播覆盖率达99%。全年共组织业余文艺演出360场次,专业演出90场次;在全军文艺汇演上,由市预备役高炮团、市民族歌舞团和楚雄师院联合排演的《旱天雷》代表云南省军区参赛获创作金奖、表演银奖;在全国农民艺术节上,由市代表团参展的彝族刺绣、彝族乐器制作、苴却砚、骨角工艺等被列为“一村一品”优秀项目。全年共放映电影3649场,观众达238万人次,其中农村放映电影1895 场,城市露天放映电影1754场。组团参加全州少数民族运动会和残疾人运动会,均获得金牌、奖牌和团体总分第一名;参加全州老年人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市秋千队代表楚雄州参加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4块金牌。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人口510458人,比上年增加944人,增长0.2%。其中:农业人口354132人,占户籍人口的69.4%;非农业人口156326人,占户籍人口的30.6%。年内出生人口4802人,出生率为9.42‰;死亡人口5402人,死亡率为10.59‰。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计算)为104.4。户籍人口中的少数民族人口为120436人,增长0.6%,占户籍人口的23.6%,其中:彝族人口102726人,增长0.5%,占户籍人口的20.1%,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3%。其他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回族(7990人)、白族(4347人)、苗族(1478人)、傣族(669人)和傈僳族(547人)。

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城镇国有及集体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收入31484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6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4434元,增长10.1%。全市152个村(居)委会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和通程控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