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九、科学技术、文化和体育 科技推广成效显着。截止2010年,全县农业科技“110”服务站14个,服务点4个,科技示范村22个,科技示范户1116户,服务辖区人口39.5万人,全县91%的地区在服务网络范围内。在实施富民强县项目过程中,引进无公害冬季瓜菜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25项,并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示范推广中;引进试种瓜菜新品种29个,其中12个新品种符合本地种植,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进农村“一站一室两场”文化设施建设,全县11个镇都建有文化站;建设226个农村文化室、156个农家书屋和232个篮(排)球场。县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金江影剧院、广播电视演艺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投付使用。新编《澄迈县志》出版发行。“花瑰艺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年送文化下乡2320场次,举办各种文体活动60场,年末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97%,同比均提高4.0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运动健儿在全省性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3枚;获得银牌8枚,获得铜牌11枚。自发组织的羽毛球、乒乓球、柔力球、健美舞等群众体育健身运动方兴未艾。 十、环境资源、节能减排、地质勘查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全年全县造林面积28095亩,同比增长0.3%。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2005亩,增长0.6%。森林覆盖率达51%,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年末全县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81.3公顷。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态,水质达到或优于可作为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级,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一级。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水质总体处于清洁状态,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类海水水质要求。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全县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3套,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6.5万立方米,是上年同期的4.3倍;城镇垃圾处理率达100%。初步统计全年化学需氧量(COD)0.59万吨,同比下降11.7%;工业废水排放量384.26万吨,同比下降25.1%,达标率为84.7%;二氧化硫(SO2)排放量1.06万吨,达标率为100%。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2人,同比下降35.1%。全年全县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733起,其中,受伤人数203人,死亡人数23人,同比下降11.5%;直接经济损失202.3万元,同比上升253.8%。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核算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