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特殊教育学校 0.50 平 0.09 平 至年末,全市共有20所民办普通高校,在校学生9.4万人;109所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7.87万人;184所民办小学,在校学生16.42万人。全市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17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6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787所,老年教育机构277所。 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77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83%(见图8)。 图8“十一五”时期R&D支出及其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例 全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18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的有18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698项。在已颁布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员和项目中,上海共有58项(人)获奖,占获奖总数的16.3%。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7.12万件,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发明专利2.62万件,增长18.9%。全年专利授权量4.82万件,增长38.1%。其中,发明专利6867件,增长14.5%。至年末,全市共有4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分中心;32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29家。至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3129家。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推进。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634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占84.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占100%。至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7215项。其中,71.6%的项目已实现产业转化。年内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两批53个重大项目,2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12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相继成立。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62万项,比上年下降3.4%;合同金额525.45亿元,增长7.3%。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至年末,全市有市、区(县)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7个,艺术表演团体112个,市、区(县)级公共图书馆28个,档案馆50个,博物馆114个。全市共有公共广播节目21套,公共电视节目25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全年共出版报纸16.14亿份,各类期刊1.77亿册,图书2.87亿册。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各级各类群众性业余团队活动47万场次,3919万人次参加。年内新增37家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至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270所,卫生技术人员13.54万人(见表14)。在全国率先建立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年内1830名住院医师接受培训。郊区540家村卫生室和1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时报销。 表14 卫生机构情况 指 标 单 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卫生机构数 所 3270 8.5 # 医 院 所 306 3.4 门诊部 所 429 14.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所 296 4.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所 21 平 卫生监督所 所 19 -5.0 卫生技术人员数 万人 13.54 3.4 # 执业医生 万人 5.13 0.4 # 医院执业医生 万人 3.17 0.6 注册护士 万人 5.59 6.9 年内成功地举办了27项38次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和24项45次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在广州亚运会上,上海代表团共获得53枚金牌。在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上,上海代表团获57个一等奖、116个二等奖、133个三等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年内新建55处社区公共运动场。 十三、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3.15万个(见图9)。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12.18万个。全年新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88万人,新消除零就业家庭1092户,帮助成功创业1.24万人。全年共完成职业培训41.13万人,对11.46万名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图9“十一五”时期新增就业岗位 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1838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3746元,增长11.5%。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200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6955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25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2951元,增长1.9%。 据抽样调查,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轿车17辆,家用空调200台,移动电话230部,家用电脑129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98台,洗衣机95台,热水淋浴器96台,移动电话194部,家用空调147台,家用电脑60台。 至年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49.29亿元,当年新增1891.41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0853.11亿元,新增1119.84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5396.19亿元,新增771.57亿元。 全年拆除住宅建筑面积389.9万平方米,动迁居民3.84万户;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1055万平方米。全年新开工和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1300万平方米。至年末,廉租住房受益家庭达到7.5万户。其中,年内新增0.9万户;经济适用住房购房家庭达到0.19万户。至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6平方米;折合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7.5平方米(见图10)。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5.8%。 图10“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 至年末,全市共有894.89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556.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657.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56.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至年末,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4.58万人。其中,被征用土地农民参保人数96.72万人。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4.84万人。继续增加各类退休人员养老金、统筹调整提高各类保障标准。年内“城保”、“镇保”和“农保”月平均养老金分别提高170元、70元和35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 至年末,全市共有999.74万人(包括小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至年末,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含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达到259.17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