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79.0元,比上年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105.7元,增长4.8%。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393.7元,增长13.1%,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976.8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08.7元,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66.2元,增长24.2%。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758.5元,增长10.1%;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 1735.5元,增长9.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0.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2.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024.0元,增长21.8%。 社会保障: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3.28万人,其中职工参保人数为23.1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41.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7.9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参保职工人数为23.9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20.0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13.0万人。 全年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6万人,比上年减少0.54万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1102万元,比上年增加1850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9.08万人,比上年减少 1.14万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7635万元,比上年增加561万元。 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单位96个,比上年增加11个。年末福利院床位数4355张,比上年增加1197张;收养各类人员人数3134人,比上年增加761人。 五个全覆盖工程:截至2010年底,两年全覆盖实现程度达153.15%。其中,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率为200%,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率为218.13%,村级卫生室全覆盖率为 100%,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率为120.5%,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率为127.11%。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全年全市耕地保有量363.1千公顷。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53.6千公顷,当年造林30.4千公顷,其中退耕造林面积9.1千公顷。全年全市总用水量5.84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量1.04亿立方米。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76.5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4.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8.0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6.5%。 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27.5千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8%。 环境:全年全市11个县(区、市)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总计达到3900天,比上年增加119天,增长3.1%,市城区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到360天,比上年增加12天,增长3.4%。市城区综合污染指数为1.52,比上年下降18.3%。 全年全市河流监测的6个断面中,有3个断面受到重度污染,占监测断面总数的50%;水质优良(Ⅰ~Ⅲ类)的断面3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50%。与上年相比,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有所好转,其中水质优良的断面保持2个,与上年持平;轻度污染的断面减少1个,好转为水质良好的Ⅲ类水质断面。 年末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1%;市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 安全生产: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71人,比上年下降0.3%;煤炭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由上年的29人减少为8人;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07,比上年同期下降30%;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49,比上年同期下降15.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2.6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8.73。 公报注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5.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节能降耗指标单独发布。 6.由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尚未结束,2010年全市人口相关数据延后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