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26 白城市统计局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三化”,大力实施“三动”战略,构建五大基地,强化六大建设,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实现了经济强劲增长、民生得到改善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综  合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2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01.2亿元,增长29.4%;第三产业增加值157.1亿元,增长14.6%。按年平均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1758元,比上年增长23.9%。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9.4:42.7:37.9调整为18.9:45.6:35.5。2010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第二产业贡献率为63.4%,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8.7%。

全年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2.8亿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42.6%。完成地方财政支出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3亿元;公共安全支出5.0亿元;教育支出14.7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5亿元;文化体育及传媒支出1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7亿元;医疗卫生支出7.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6.3亿元;交通运输支出2.6亿元。

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7。其中:居住类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2%;食品类价格上涨6.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4个%;衣着类与去年持平;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了1.1%和0.4%。

201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5%;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23.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低于省定目标0.8个百分点;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1160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6个,完成年计划的100%;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10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8万人次,完成年计划的105.1%。异地转移就业29.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3.5%。

农  业

2010年,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农业产值90.2亿元,同比增长27.3%;畜牧业产值56.5亿元,同比增长11.9%;渔业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1.9%;林业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10.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亿元,同比下降13.4%。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39.1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玉米产量197.6万吨,同比增长30.2%;水稻产量91.6万吨。同比增长33%。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6.8万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0.3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34.7万公顷。畜牧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肉类总产量28.6万吨,同比增长14.2%;禽蛋产量10.7万吨,同比下降1.6%;牛奶产量34.4万吨,同比增长29%。

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12户,同比增长4.4%,加工产品共有17系列710个品种。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138万吨,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43%。粮食加工量达106万吨,同比增长17.8%。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实现利税13.8亿元。投入园区建设资金7.0亿元,新建农业科技园区35个、扩建农业科技园区13个。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到142个。庭院经济发展农户达到22.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0.0%,户均收入达1726元。新启动省级及县(市、区)级示范村143个,共争取省新农村建设启动资金1930万元。各级村围绕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共规划项目349个,共完成投资4.0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43个,有机食品114个,无公害农产品195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407万亩。

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全市全口径工业完成增加值183.8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0.9,比上年提升39.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1亿元,比上年增长46.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282.3亿元,比上年增长53.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6%,其中重工业为98.6%,轻工业为98.7%。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和股份制企业分别为99.5%、97.8%和98.4%。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到285户,占规模以上工业总户数的85.6%,比上年末增加49户,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5%,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1亿元,比上年增长56.8%。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7.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9%。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0.1亿元,同比增长40.6%。第一产业投资完成37.7亿元,同比增长8.3%;第二产投资完成349.8亿元,同比99.1%;第三产业投资102.5亿元,呈下滑趋势。

全市亿元以上项目个数为54个,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投资321.4亿元,同比增长33.2%;县域投资完成391.2亿元,同比增长47.3%;能源投资完成207.5亿元,同比增长42.3%;工业投资累计完成270.65亿元,同比增长71.9%。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6.7亿元;零售业零售额139.2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4亿元。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5.1亿元,增长21.2%,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129.7亿元,增长22.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1亿元,增长8.3%。

对外经济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149万美元,同比下降10.4%。其中,进口1824万美元,同比增长25.4%;出口6325万美元,同比下降6.4%。

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992项,实际到位域外资金345亿元,同比增长36.9%。实际利用外资额7750万美元,同比增长12.3%,其中直接利用外资5501万美元,同比增长10.4%;间接利用外资2249万美元,同比增长48.3%。

交通、邮政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282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364公里,在国道中,高速公路176公里,普通公路188公里;省道842公里;县道733公里;乡道3642公里;专用公路33公里;村道3668公里。2010年全市公路专业养护里程1335公里。其中:干线公路养护里程811公里;农村公路养护里程524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1276万吨,货运周转量169137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2005万人,客运周转量94682万人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