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4-20 铜川市统计局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1795 16.0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92 0.03

(十六)教育 28734 2.5

(十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6069 1.4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608 0.4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49246 4.4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实施重大项目50个,完成投资额46.8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9.9%。2010年新建廉租房项目、后烈桥至黄陵店头二级公路、新耀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市图书馆二期工程等11个项目建成或投产;白石崖煤矿年产45万吨技改、陕汽铜川汽车零部件加工基地、凤凰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管件设备厂迁建增能工程、照金-香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项目等31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延安大学铜川校区建设项目、北市区垃圾处理工程、30万吨碳素项目等项目开始启动。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2010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同比增长18.5%,分城乡看,城镇完成34.23亿元,增长17.5%;农村实现11.27亿元,增长21.6%。

从行业类别看, 2010年,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23亿元,增长2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89亿元,增长17%,住宿业实现零售总额1.17亿元,增长21.3%,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6.21亿元,增长26%。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其中,接待国外游客2.24万人次,增长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增长62%。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逐步回升。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90万美元。其中,进口额99.3万美元,较上年减少72.4%;出口额390.7万美元,较上年增长8.4%。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客货周转量36.58亿吨公里,较上年增长15.3%。其中,公路客货周转量30.1亿吨公里,增长18.3%;铁路客货周转量6.48亿吨公里,较增长9.0%。

2010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3534.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99.09公里,国道117.11公里,省道68.7公里,县道578.17公里,乡道882.84公里,村公路1730.68公里,专用公路58.08公里。全年建成县乡油路81.6公里,通村油路455.5公里。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4.93亿元,较上年增长14.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4.26万户,同比增长7.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34.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75亿元,增长36.5%;其中,各项税收7.59亿元,增长32.5%。全市财政支出53.89亿元,同比增长59.9%;其中,面向民生工程的公共服务支出9.03亿元、教育支出7.8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5%、14.3%和44.9%。

金融稳健运行。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0.92亿元,同比增长21.4%,当年新增存款44.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0.25亿元,增长19.4%;机关团体存款余额28.71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9.40亿元,同比减少1.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8.22亿元,减少7.2%;中长期贷款余额40.91亿元,增长6.9%。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4038万元,较上年增长17.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4439万元,增长36.8%;人寿险保费收入29598万元,增长9.5%。全年理赔10389万元,增长10.1%;其中财产险7056万元,增长8.3%;人寿险3333万元,增长14.1%。

九、科技、教育

科技水平有所提高。2010年,全市共有民营科技企业77家,全年共推广转化科技成果8项,专利申请受理120项,专利申请授权60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84所,在校学生11.8万人。全年普通高中招生7667人,在校学生22695人,毕业生7169人;普通初中招生10128人,在校生35719人,毕业生14438人;普通小学招生7983人,在校生 51166人,毕业生9795 人。全市共有各类幼儿园51所(公办17所、民办28 所、集体办4 所、其他部门办2 所),在园儿童940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 %。全市高考二本上线人数2201人,较上年增加521人,增长31%。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42个,公共图书馆5个;全市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5个,国家专业档案馆1个,大型企业档案馆1个,馆藏案卷45.69万卷,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10.28万件,全市馆藏资料4.34万册。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2.8万户,比上年增长5%,当年新增用户7322户。

医疗卫生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48个(不含村级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107个(含3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7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658张,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16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405人,注册护士197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农民参合率达到95.6%。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举办各类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20次,主要包括:第六届市直机关联通杯全民健身运动会,共有80多个机关、73个代表队,2600余人参加;铜川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迎新年、树新风、创新业”冬季长跑活动,1200余人参加;2010年玉华宫避暑休闲节登山活动,1200余人参加。组团参加了省第14届运动会,获团体总分4090.75分,奖牌30枚,其中,金牌17枚。年销售体育彩票2400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年内关闭落后水泥熟料生产线3条,水泥粉磨站1个,淘汰落后产能28万吨水泥和15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限期治理污染企业8家,改造燃煤锅炉39台,新建水煤浆锅炉4台,天燃气锅炉28台。市区规划内的所有燃煤锅炉已经全部治理改造完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和1.5%。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30天。

生产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0人,比去年下降2.8%,亿元GDP死亡率0.4%,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2.6%,万车死亡率5.6%,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5%,低于省控指标。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4元,同比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4789元,同比增长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