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澄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实现“三县”建设目标,克服金融危机和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积极抢抓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全县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0.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3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28.82亿元,增长26.3%;第三产业增加值14.31亿元,增长10.5%;三产比24:47:29。人均生产总值12453元,比上年增加3278元,增长35.7%。 一、农 业 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坚持“稳粮、优果、兴牧”的发展战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0.69亿元(现行价格),较上年增长32.3%,其中:农业产值1.44亿元;林业产值0.19亿元;牧业产值5.44亿元。 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效益显着提高。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4.12万亩,较上年增长4.19%。粮食总产21.2万吨,较上年增长16.22%。其中:夏粮总产6.18万吨,增长14.31%;秋粮总产15.02万吨,增长17.02%;棉花总产5511吨,较上年增长-39.04%;油料总产6256吨,增长28.46%;苹果总产29.29万吨,增长2.27%。 造林绿化事业发展良好。全年造林49800亩。其中:人工造林29800亩,其他20000亩。核桃产量300吨。花椒产量750吨。经济林发展和平原绿化有了新的突破,林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发展有序,森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得到加强。 畜牧业生产强势发展。全年大牲畜出栏3778头,增长15.01%;存栏459179头;生猪出栏615485头,增长2.45%;羊出栏32606头,家禽出栏57.48万只,增长9.78%。肉、蛋、奶总产量为54809吨,增长8.89%。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业科技得到广泛应用。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5.61万千瓦,增长7.2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67850万亩,增长10.48%;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2.68万吨,增长1.75%。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上下积极应对经济危机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改革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48亿元,较上年增长30.2%,其中: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9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9.9%。产品结构继续得到改善,市场应变能力不断加强。 主要产品产量: 名 称 产 量 增长+/-% 原 煤 345.24万吨 22.44 水 泥 10.15万吨 16.39 发 电 量 57343万千瓦时 86.54 铝 锭 62364吨 498.27 食用植物油 7986吨 -9.39 建筑企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增加值为4.34亿元,较上年增长19.28%。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0.88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0.66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54亿元,增长61.6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7亿元,增长43.0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9%。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陕西拓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电池生产线完成投资150700万元;澄合矿务局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665万元;陕西威斯特硅业有限公司多晶硅生产线完成投资10803万元;阿曼能源开发公司完成投资22500万元。 四、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邮电通讯业较快增长。2010年,全社会货运周转量50857万吨公里,增长6.96%;客运周转量11286.09万人公里。邮电业完成业务总量1292.63万元,较上年增长-29.2%;年末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用户达4560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40000户,与上年增长基本持平;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发展到15936户,较上年增长16.6%。 五、国内贸易 2010年,在国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等政策拉动下,我县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亿元,较上年增长23.7%。按销售地域分:县城区零售额实现8.77亿元,较上年增长41.4%;县城区以下零售额实现5.83元,较上年增长4.1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13.03亿元;餐饮业零售额为1.34亿元;其他行业零售额为0.23亿元。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201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320万元,同口径增长30.03%;财政支出102863万元,较上年增长28.59%。其中: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50928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0774万元;有力的保障了重点建设资金和全县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金融形势良好。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5.68亿元,较上年增长15.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7.04亿元,较上年增长21.2%;各项贷款余额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4%。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上下继续实施“科教兴澄”战略,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推广科学技术20余项,上报中、省、市科技项目13项。科技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 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全县52所学校,在校学生51572人,有教师4502名,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八、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快速发展。配合全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大力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按照国家标准,农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全年总计放映电影3100余场次,超额完成了年度放映任务。各类群众文化活动逐年增长。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全县有线电视入户数为3.7万户,增长15.63%。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农村卫生医疗机构得到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5个,拥有病床118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29人,其中医生398人。县乡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县266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村级卫生室,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