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4-16 恩施州统计局

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共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42套的场地建设任务。恩施市大峡谷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户外活动基地。恩施市新塘乡创建国家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省十三运会上,我州在群众体育类比赛中获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5枚;青少年类比赛获得金牌23枚、银牌14枚、铜牌19枚;奖牌总数和金牌总数都列全省第九位,团体总分列全省第十位。承办了第三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名人桥牌邀请赛。在全省率先承办体育彩票与全民健身同行——“体彩社区行”活动。体育消费日趋升温,体育彩票销售全年达9500万元。社会经营性体育场所达到50多家,年收入2000多万元。

全州拥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2733个。拥有卫生人员1.6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0万人;有执业(助理)医师456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1.15人;有注册护士470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1.18人。开设病床1.26万张,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3.16张。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全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318.68万人,比上净增8.33万人。新农合参合率为94.77%,比上年提高3.28个百分点。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由3万调整为4万元。参合农民在州、县、乡(镇)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均可享受即时结报,基本实现了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的“一站式服务”。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住院分娩率98.5 %;婴儿死亡率11.7‰;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疾病筛查2.92万例,较上年增加5468例,筛查率为61.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4.4‰;儿童保健覆盖率达67.2%,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达96%。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397.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9 万人。年末常住人口(初步数)330.91万人。

全州全年出生人口4.8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87‰;全年死亡人口2.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5.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5‰,比上年降低0.04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

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比上年增加445元,增长15.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53 元,增加370元,增长1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6元,比上年增加1099元,增长10.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12元,增加862元,增长11.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8%。

恩施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恩施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社会就业人员227.58万人,比上年增加2.5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8.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2万人,安排困难人员再就业916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4万人,新增创业3136人,带动就业1.20万人,小额担保贷款9867万元。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各项社会保险扩面2.94万人。年末全州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0.29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人数为17.7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为2.5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8.4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0.12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9.01万人,参保率98.3%;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9.14万人。全年实际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11.3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费6.99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03亿元,失业保险费2239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2.86亿元,工伤保险1724万元。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全州农村低保对象人数达到26.33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3.5万户,下拨农村低保资金2.08亿元;农村集中五保供养人数8780人,农村分散五保供养人数4821人。全州城市低保人数5.07万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2.78万户,下拨城市低保资金1.16亿元。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5万人。全州城乡民政部门医疗救助人数1.34万人,拨付医疗救助资金2964万元。全年拨付自然灾害救助金3915万元。

十二、住房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工作加速推进。全年全州新增廉租住房2400套,建设经济适用房2000套,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40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2812户。全州城镇化率达30.5%。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223个,完成总投资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34平方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长度512.7公里,面积652.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7.55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9.8%,城市园林绿地面积2470公顷,其中建成区园林绿地1523公顷,各类公园20个,公园绿地面积59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 90平方米;城市供水综合日生产能力36.6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92%;天然气供气量6167.3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应量4682吨,城市燃气普及率63.1%;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8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9%;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2个,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53.1%。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达标,全州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6万吨和2.72万吨,较2005年分别下降5%和8%。单位GDP能耗1.0462吨标准煤/万元,较2005年累计下降20.2%,全面完成省定“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环境质量状况稳中有升,恩施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10天及以上。启动了清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长江、清江等3个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稳定在Ⅱ类和Ⅲ类。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为100%,全州所有乡镇均划定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开展了水质监测工作。农村环保工作在逐步启动,全州共有“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3个。

全州自然保护区4个,保护区面积10.74万公顷。

全年全州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76起,死亡158人,受伤187人,直接经济损失1924万元,亿元GDP死亡率为0.45人/亿元。实际死亡人数占全年省控制指标161人的98.1%,全年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省下达的控制指标范围内。

注释: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合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