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合江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2.7亿元,增长58.6%。从投资项目情况来看,500万元以下施工项目个数、本年新开工项目个数为14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8个,增长25.0%。工业技改投资加大, 全年完成技改投入17.0亿元,同比增长61.8%。全年实施重点项目47个,完成投资12亿元。 2009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4.7亿元,比上年下降31.5%。商品房峻工面积59.3万平方米,增长8.0%;商品房销售面积56.4万平方米,增长50.7%;商品房销售额8.9亿元,增长60.6%;商品房空置面积7.7万平方米,增长-24.1%。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消除,居民购房意愿回升,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长大于峻工面积的增长,使得商品房空置面积大幅减少。 五、国内贸易 200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亿元,同比增长18.3%。分地域看,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7.0亿元,县以下零售额12.8亿元,分别增长16.0%和2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9亿元,增长17.4%;住宿餐饮业7.9亿元,增长21.3%;其他行业1.0亿元,增长25.2%。分经济成分看,国有经济4.0亿元,增长17.9%;集体经济0.7亿元,增长10.2%;私营及个体经济25.4亿元,增长16.8%;股份制及其他经济3.3亿元,增长33.7%。 六、对外经济贸易 2009年,全县外贸出口额为481万美元。全年新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28项,引进外资实际到位资金56万美元,引进国内省际间到位资金20.6亿元,引进省内市州间到位资金10.5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9年,全县全社会货运量1077万吨,增长10.1%,货物周转量57624万吨公里,增长41.9%;客运量2272万人,增长16.3%,客运周转量74949万人公里,增长14.1%。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233公里,通公路乡镇27个,通公路村数284个,其中通乡公路581公里,通村公路710公里。 2009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34362万元,同比增长23.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376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8986万元。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39.3万户,比上年净增2.6万户,其中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4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7000户,比年增加4256户。 2009年度全县景区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县星级饭店个数7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363间。本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四川)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并被评为“四川省林业生态旅游十佳县”。 八、财政与金融 全年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4亿元,增长24.0%,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44亿元,增长-24.2%。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收入1.71亿元,增长14.7%,非税收入0.43亿元,增长83. 6%。2009年全县税收收入完成3742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391万元,增长-8.3%。其中:国税局征收13345万元,增长-38.1%,地税局征收入24078万元,增长24.1%;增值税、营业税两大主体税种共计完成18938万元,增长-35.0%。 全县财政总支出13.08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18元,同比增长29.7%。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66万元,教育支出3.19亿元,科学技术支出18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13亿元,分别增长23.5%、23.3%、40.8%和37.8%。 200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13亿元,增长18.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7.31亿元,同比增长17.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63亿元,同比增长45.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共有农业科技和服务单位40个,专利申请数24件,专利申请受理量24件,专利申请受权量3件。 全县有小学89所(含民办学校),在校学生61644人,专任教师2392人;初中23所,在校学生32215人,专任教师1452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10953人,专任教师490人;职业高中3所,在校学生41216人,专任教师134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65人,专任教师13人;幼儿园33所,在校学生26745人,专任教师17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普高升学率达82.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数8个。2009年,新增广播电视光纤用户4001户,农村光纤用户达2.8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1951户,广播覆盖率达98.5%,电视覆盖率达98.2%,有线电视入户率16.1%。剧团、剧场出演场次298场,观众达5.4万人次。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达7.8万册。 全县医院、卫生院数38个,拥有床位总数1426张;卫生技术人员1129人,其中医生911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96.55%,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新生儿死亡率3.42‰,比上年下降2.37个百分点。改造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住院大楼,新增床位200张。 全县共有体育场馆34个。 2009年举办运动会35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为44650人。省级以上比赛获得4枚奖牌。全年输送体育人才52人。 十一、资源与环境保护 全年造林面积6240公顷,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806万立方米,年采伐限额13.8万立米,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3.2%。全县耕地保有量保持在64861.81公顷。 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总额3125万元。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6.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4.7%;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76.0% 。COD(化学需氧量)削减量491吨,控制总量6480吨;NH3-H(氨氮)削减量176吨,控制总量827吨;二氧化硫削减量266吨,控制总量3480吨,排放量3480吨。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8.7万人,增加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9万人,非农业人口11.8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16.3%。人口出生率为8.02‰,人口死亡率为6.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6‰。全县常住人口为73.38万人,城镇化率为3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7%,比去年上升了0.74个百分点。 2009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9394元,增长18.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830元,集体经济单位15083元,其他经济17775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6.5%、11.4%和14.3%;分单位类型看:机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092元,事业单位23560元,企业16942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5.6%、22.4%和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88元,增长12.7%;城镇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2330元,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73元,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358元,同比增长10.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7.5%,下降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0%,下降1.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