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1-04-14 泸州市纳溪区统计局

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推进。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卫生机构577所,其中区级医疗卫生单位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家;镇卫生院12家;企业医疗机构4家;民营医疗机构63家。从事医疗卫生人员1701人,其中区镇级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16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村人口352237人,参合率达90.94%。

广播电视、文化事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区有线电视用户达36326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2008年城区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100户,发展数字电视用户401户。全区现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5万册,全年外借图书2.7万册,接待读者3.9万人次,其中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近1万人次。全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达30次以上,积极开展创建先进文化镇工作,创建特色文化乡镇1个,市级文化先进镇2个,省级文化先进镇3个,创建率为5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样。全年共举办各类运动会和体育活动30次以上,参赛运动员10000余人。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9枚、银牌20枚、铜牌18枚。

十、环境保护和社会治安

2008年,我区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以“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纳溪”为主线,以污染减排、污染普查、民生工程、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文明创建“六大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今年我区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控制总量4896吨以内,累计削减量352.72吨;二氧化硫(SO2)控制总量989.96吨以内,累计削减量57.85吨;氨氮(NH3—N)控制总量234.4吨,累计削减量22.8吨。同时,抓住环保专项行动的契机,对全区范围内造纸、酿酒、化工、印染等污染企业进行了监管,全年共检查企业614次。按时完成永宁河水质和枯水期水质监测工作,共获得永宁河水质监测数据536个;完成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检测,共获大气监测数据1129个并保质保量完成了酸雨、降尘的采样、送样任务。

年末,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3起,同比增长200%,死亡人数3人,同比增长200%。发生火灾6起,火灾事故损失额2.51万元。发生交通事故430件,死亡18人,伤445人,交通事故损失额69.18万元。全区立案刑事案件153件,其中重大刑事案件立案数18件。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8年末全区总人口为48.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13万人,占总人口的81.5%,非农业人口8.9万人,占18.5%。全年出生人口8516人,死亡人口425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4‰。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全年居住在本区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为44.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9.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870元,增长20.4%,其中工资性收入966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75.1%。人均消费性支出9545元,其中,食品支出3957元;衣着支出1186元;交通支出320元;通讯支出598元。

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83元,增收576元,增长13.7%。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008元,增加429元,增长27.18%;家庭经营收入4176元,增加348元,增长9.08%;其他转移性收入324元,增加20元,增长6.4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84元,增长7.8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8.19%;交通通讯支出增长46.39%。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我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648人,其中有2263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实现再就业,有901名“4050”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全区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继续扩大,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5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508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088人。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正式数据以《泸州市纳溪区2008年统计年鉴》为准;2、GDP、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为现价,相对数按可比价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