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年末全市共有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51家,比2009年增加 5家;旅游景区(点)24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点)7处, 4A级以上景区3处;旅游星级饭店24家,星级餐馆2家。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23.08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1081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217.9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9.55亿元。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81.72亿元,比2009年增长2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74亿元,增长19.8%,增幅比2009年加快6.7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8%,比2009年提高3.6个百分点。主要税种均呈现增长态势,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比2009年增长16.7%、29.5%,31.5%、60.2%、34.1%和23.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95.26亿元,增长11.2%。重点支出和法定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年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0.1%;教育、科技、农林水支出分别增长22.5%、35.4%和17.9%,均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全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救济、公共安全、住房保障支出分别比2009年增长12.5%、33.5%、13.8%和90.9%。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25.52亿元,比年初增加116.60亿元,增长22.9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2.82亿元,比年初增加50.84亿元,增长14.86%。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40.20亿元,比年初增加75.92亿元,增长28.7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9.01亿元,比年初增加44.7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1.08亿元,比年初增加34.5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531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7681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5.1万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9.6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8.0万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和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了100%。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全年专利申请数481件,授权445件。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0项;4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申报的省级院士工作站通过认定,4家企业申报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认定,3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命名“三门峡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2个,“三门峡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2个;举办各类星火科技人才培训班800期,培训各类科技人才52000人次;2项成果获2010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7项成果获2010年度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8项。 年末全市技术监督系统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个。全年监督检验工业产品15种、183批次,整治重点食品企业20家,完成计量合格确认13家,完成食品标签认可9家,完成锅炉定检312台,电梯定检378台,压力容器定检455台,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总体受检率达95%。 年末全市共有天气观测站4个,雷达站2个,卫星云图接收站4个,气象公益服务站5个,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讯服务系统4套,电视气象服务系统7套,全要素自动气象站4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17个,单要素自动气象站76个,适时进行人工增雨、增雪、消雹防雹作业62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5个。全市有4座博物馆、纪念馆实现了免费向公众开放。年末全市有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教育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年末有线电视用户26.54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6.1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6.95%。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监督检验所6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870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393张。卫生技术人员965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988人,注册护士3161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261人,卫生监督检验所卫生技术人员136人。农村乡(镇)卫生院75个,床位2570张,卫生技术人员212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人数比上年增长1.01%,参合率97.89%,比上年提高0.69个百分点。 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761次,参加人数达114万人。组队参加省及省级以上比赛11次,获金牌14枚。举办市级比赛21次,体育馆举办一定规模的体育比赛和大型活动29次。投资370万元建成市老年体育活动馆;投资300余万元的三门峡市乒乓球馆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新增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投资450余万元,在全市96个行政村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投资120万元,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建成10条健身路径,安装健身器材200余件,投资60万元建成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处。全年销售体育彩票8346万元。 9月13日,2010年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三赛段赛事在我市举行,16支国外及港澳代表队、4支国内代表队,裁判员、记者、工作人员约550人,各种工作车130余辆进驻我市,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圆满成功。 9月19日—28日期间,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在洛阳举行,我市组成了由286名运动员参加的三门峡体育代表团,共夺得15枚金牌11枚银牌18枚铜牌,总分407.5分,名列赛会奖牌榜第12位、金牌和总分榜第13位。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787.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9年实际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25.62元,实际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2.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9年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92.9元,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2%。 全年共为5.23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76480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3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养老保险23.26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79万人。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083.5万元,年末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44670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6706.6万元,农村低保对象90307人。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186.3万元,救助14234人。 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72家,福利单位床位数4213张,收养3543人。其中,收养性社会福利院1家,床位180张,收养130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3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4个。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1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