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华池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4-08 庆阳市华池县统计局

2010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全国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区域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围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的总体目标,在整体推进中重点突破,在苦抓实干中彰显特色,在创新发展中构建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98430万元(本县113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6033元(本县8746元),比上年增长18.2%。从三个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305万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509720万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57405万元,增长14.6%。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一、 二、 三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5.2:86.2:8.6调整为5.2:85.2:9.6。

一、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粮食播种面积相对稳定,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大旱之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项目 2010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111006.8吨 4.55

其中:夏粮 15518吨 -5.03

秋粮 95488.8吨 6.29

油    料 8368.23吨 11.04

白  瓜  籽 1446.71吨 -14.35

黄  花  菜 650.7吨 4.36

水 果 产量 16600吨 13.06

林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县完成造林面积1.93万亩,累计达到124.43万亩。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如下:

项目 2010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4790吨 9.21

猪年末存栏 34352口 9.7

羊年末存栏 171900只 14.98

大家畜年末存栏 46128头 10.09

其中:牛年末存栏 22679头 10.09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不断改善。2010年全县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常年整修不间断,当年新修农田4.69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2万千瓦,增长7.4%,农用载重汽车(含三轮车)293辆,轮式拖拉机1051台。年内化肥使用量12743吨,地膜使用量1210.5吨。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提速发展。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户,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5525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7012万元,比上年增长36.8%。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788万元,比上年增长34.1%。

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978万元,完成房屋建筑面积101691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167420元,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当年实现利润5748.3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县上下全力争项目、引项目、建项目、管项目,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7200万元,较上年增长38.8%。其中:城镇投资完成285246万元,增长29.4%;农村投资完成41954万元,增长173.7%。

农电建设进程加快。新架设及维修10千伏农电线路248.74公里,新架设及维修0.4千伏农电线路191.66公里,新架设35千伏及改造农电线路145公里,新安装配电124台,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容量14300千伏安。

四、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提供了保障。

全县客货运输周转量如下:

项目 2010年 比上年增长(下降)%

货  运  量 42.3万吨 9.9

货物周转量 503.2万吨公里 -0.2

客  运  量 108.3人 -12.7

客运周转量 401.2万人公里 -5.4

邮政电讯事业高速发展,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年内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08.1万元,报刊累计发行份数162.78万份,函件12.89万件,移动电话新增用户4500户,累计到达62013户。

五、商贸

商品流通市场范围扩大,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92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3352万元,比上年增长18.3%;住宿餐饮业8240万元,比上年增长30.4%。

六、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在财力资源不足,财政困难压力大的情况下,不断加强财源建设,围绕产业抓财源,围绕财源抓财政。2010年全县财政大口径收入15509万元,比上年增长53.6%,小口径财政收入10004万元,增长52.1%。

金融形势良好。全县金融机构在改革中求生存,谋发展,各项存款达到19.7亿元,比上年底增长12.4%,各项贷款5.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县承保金额完成82亿元,比上年比上年增长6倍;保险费收入2790.5万元,比上年增长18.1%,支付保险业务赔付金1149万元,比上年增长55.3%。

七、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

影视、文化、广播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全县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240场(次)。共有乡镇文化站12个,有广播机构16个。其中:县广播电视机构1个,乡、镇广播电视站15个。电视差转台5个,卫星地面接收站159个,城乡电视覆盖率为92%,有线电视节目越办越好,质量不断提高。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师资力量不断加强。至年底全县有各类学校169所;教职员工1770人,较上年增加22人;在校学生25938人,较上年增长19.7%;学龄儿童入学率98.9%。全年向大专院校输送新生1134人,新建、扩建校舍17468平方米,改建维修校舍1983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卫生事业在改革中持续发展,城乡医疗条件逐步改善。全县有各种医疗卫生机构28个,病床463张,卫生技术人员416人。其中:医生274人,护士49人,其他技术人员140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举办市级以上运动会4次,参加体育比赛890人(次),县级以上运动会6次,参加体育比赛1000人(次),乡、镇运动会20次,参加比赛1100人(次),活跃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措施逐年完善,人口呈低速增长趋势。2010年底全县总户数39333户,总人口132702人,比上年降低4.75‰。人口出生率11.69‰,比上年增长0.2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34‰,增长0.83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稳定,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改善。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29868元,比上年净增1519元,增长5.4%,其中: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30508元,增长28.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840元,比上年净增1246元,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73元,比上年净增467元,增长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