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0.35亿美元,同比增长48.3%。 七、财政和金融 2010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5.09亿元,同比增长31.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示范区本级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26.5%。 2010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09亿元。同比增长21.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1亿元,同比增长36.2%。 八、教育、卫生和科学技术 2010年,区内2所高校在校学生51519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3346人,小学在校学生1347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0%。 2010年全区医院、卫生院11个,床位667张,人员850人,医生数216人,注册护士277人。2010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8万人,参合率达97.4%。 全区科研单位和企业到位研发经费2.99亿元,鉴定科技成果14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28个;申报专利457件,其中发明专利259件,占到申请量的56.7%。新建示范推广基地13个,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150余期,培训农民20067人。评定高级农技师145名,农技师340名,农技员134名。年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2902.39万亩,推广总效益74.44亿元。 以“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现代农业”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农高会取得圆满成功。本届农高会集中举行了展览展示、国际合作交流、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对接、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农业实用技术咨询培训、项目洽谈与交易6大板块55项活动。参展参会人员来自我国和法国、韩国、奥地利、以色列等25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加拿大、荷兰、日本等7个国家和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的1500多家单位参展,7000多项科技成果和项目参展参会、交流交易。共接待国内外各界宾朋和农民群众160多万人次。签订合同、协议291项,总成交额达264.4亿元。评出后稷特别奖33项,后稷奖98项,覆盖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 九、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质量总体上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居全省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全年COD排放总量498吨,SO2排放总量688吨,两项指标的排放强度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2天;水环境治理成效显着,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3%,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建成区绿地率32.2%,绿化覆盖率38.6%;城区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平方米。 2010年全区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10万就业人员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均未突破省上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其中,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4.3%,工矿商贸企业10万就业人员死亡率比控制指标低1.16,亿元GDP死亡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控制指标各低0.01,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稳定向好态势。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全区出生人数1559人,出生率为8.29‰;死亡人口数784人,死亡率为4.17‰;人口自增率为4.12‰。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297元,比上年增加2925元,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7128元,比上年增加1384元,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1平方米,居住设施不断完善。 据劳动部门统计,2010年度我区新增就业人数15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比上年降低0.36个百分点,就业压力有所缓解。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据劳动部门统计,2010年度,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9490人,比上年净增580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117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9541人,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1773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和居民55304人,比上年增加12835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2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590人;全年为农村低保群众发放低保金229.5万元。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