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桐庐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加快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9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21.50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60.48亿元,增长12.8%。全县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49269元,分别增长12.2%,按国家公布的2010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7379美元。“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0.5:61.9:27.6调整为2010年的8.0:61.4:30.6。 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8亿元,增长37.6%。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9.51亿元,增长22.8%;营业税3.95亿元,增长41.6%;企业所得税3.31亿元,增长28.6%;个人所得税1.83亿元,增长42.2%。全年财政支出1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支出4.34亿元,增长26.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1亿元,增长56.1%;医疗卫生支出1.49亿元,增长21.1%;环境保护支出0.78亿元,增长41.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89亿元,增长2.7%。 市场价格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六升二降”格局(见下表)。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项 目 2010年 2009年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2 99.2 1.食品类 105.5 99.6 2.烟酒及用品类 101.9 100.0 3.衣着类 97.9 98.9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103.4 100.9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105.1 103.6 6.交通和通信类 100.2 98.2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99.5 99.1 8.居住类 106.6 94.6 劳动就业 以构建和谐就业环境为主载体,以破解“就业增收”难题为主旨,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当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3868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32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4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7%。抓好失业人员、失土农民、外来务工技能提升及创业人员培训,完成培训10483人次。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 201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8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28.06万人,非农业人口12.18万人。按公安部门统计的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7‰。 人民生活 据抽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26元,比上年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7083元,增长9.7%;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3971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665元,比上年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6368元,增长19.2%;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8088元,增长11.3%。“十一五”时期,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3%,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3%。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8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4.7辆、空调器159台、移动电话180部、家用电脑78.7台、微波炉59台、淋浴热水器98.4台。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9.5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7辆、空调器91.5台、移动电话220.5部、家用电脑40.5台、微波炉32.5台、淋浴热水器83.5台、洗衣机92台、电冰箱101台。 城乡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101.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1%;人均储蓄余额25136元,比上年末增加3565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参加养老保险的机关企事业单位3504个,参保人数达8.85万人,增长5.6%。全年共支付养老金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3468个,参保人数达8.65万人,其中企业职工4.3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03万人,参保人数比上年净增0.50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顺利实施,年末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达1.83万人,当年新增0.14万人。年末农村参加养老保险9.10万人。 三、城市建设 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完成了春江路西延二期、江南路三期、春江路改造工程、瑶琳路改造等道路工程,完成春江路、迎春南路立面改造工程、大奇山路三线入地等工程使用。启动320国道综合整治工程、中心广场改造等工程建设。全年新建道路5.3千余米,面积14.2万余平方米。年末人均道路面积15.71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6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年改造道路11千余米,面积30.7万平方米。 四、农业 2010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7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8.3%。其中,农业产值14.39亿元,林业产值2.08亿元,畜牧业产值5.20亿元,渔业产值1.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0%、9.4%、1.3%和9.0%。全年粮食总产量9.51万吨,比上年下降6.2%;水产品产量1.31万吨,禽蛋0.58万吨,水果9.77万吨,肉类1.8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6%、16.6%、1.2%和下降10.5%。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 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08.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6%。实现全部工业销售产值550.07亿元,增长2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69.07亿元,增长24.0%,“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9.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74.99亿元,增长77.7%,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13.93%提高到20.04%。 工业效益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0.33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实现利税43.48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利润28.08亿元,增长53.3%。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63%。 建筑业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8.9%,“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4%。全县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45家,完成施工产值27.98亿元,比上年增长23.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1.19万平方米,增长16.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8.52万平方米,增长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