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二)居住条件大幅改善:三年来,共启动城中村改造43个、完成40个,圆满完成省定任务目标;拆迁改造城市棚户区356.28万平方米,是省定任务的3.75倍;完成3万平方米以上旧小区改善215.8万平方米,创建示范小区10个,分别是省定任务的1.66倍、5倍;累计住房保障总户数为78406户,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3.6℃,与常年值(13.3℃)相比偏高0.3℃,属正常略偏高年份,与最近几年相比呈下降趋势。邯郸市区2010年年平均气温 14.1 ℃,较常年偏高0.1℃。 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73毫米,与多年平均值(523毫米)相比,偏少50毫米(约10%),属降水略偏少年份。与2009年度相比,降水量偏少79毫米(偏少约14%)。邯郸市区年降水量为454毫米,比常年值偏少13 %,与2009年度相比,偏少143毫米(偏少约24 %)。 五、经济开发区与马头工业城 邯郸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稳定提升。实现生产总值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0.36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6.3亿元,增长17.8%,拉动开发区经济增长22.7个百分点,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为46.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2亿元,增长15.7%,拉动经济增长25.8个百分点,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为52.5%;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1%∶49.5%∶49.4%。全部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实现5.9亿元,增长1.23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1.7倍。实现工业总产值39.3亿元,增长37.2%;工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31%;利润总额2.4亿元,增长67.4%,实现利税总额3.3亿元,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亿元,达到43.4亿元,增长27%,投资率为132.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1.5亿元,增长27.3%。开发区资质内建筑业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实现10.3亿元,增长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亿元,增长24.9%。实际利用外资4773万美元,增长52.5%;出口创汇5398万美元,增长1.3倍。 马头工业城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三次产业比重为2.6:78.9:18.5。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76亿元,增长25.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9亿元,增长37.9%;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06亿元,增长4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8亿元,增长51.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亿元,增长52.7%,增速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3亿元,增长44.0%;完成工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25.9%;实现利税3180万元,增长40.9%;实现利润2211万元,增长4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4亿元,增长18.3%。实际利用外资2032万美元,增长35.5%;出口创汇338万美元,增长6.6倍。托管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188元,增长10.0%。 六、社会事业 (一)教育: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小学招生17.21万人,初中招生9.91万人,高中招生5.21万人。现有幼儿园1172所,在园幼儿23.61万人,专任教师8803人;小学2093所,在校学生86.3万人,专任教师43301人;普通中学410所,在校学生45.9万人,专任教师35063人;高等院校4所,在校生77387人,专任教师347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8%,万人平均在校生为89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66%,万人平均在校生307人;万人平均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169人;中职学校万人平均在校生185人;高等院校万人平均在校生80人。 2010年高考,我市在参考人数比去年减少7410人的情况下,通过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不懈努力,实现本科一批上线6553人,本科二批上线6466人,本科总上线人数达到31894人,首次突破3万人大关。其中,本科一批较2009年增加792人,增长率13.75%;本科二批上线增加345人,增长5.64%;本科二批以上上线13019人,较2009年增加1137人,增长9.57%。全市高考成绩在持续六年攀升的基础上,再次实现了新的跨越。 (二)科学技术:科技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68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140项、国际先进水平的28项。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1项。新通过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自主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4家。专利申请受理量1000项,专利申请授权量600项。 (三)文化: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0个,总藏书130万册。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9.8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为23.57%。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98%和98.88%。 (四)卫生: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52个,其中医院146个、乡镇卫生院214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0137张,其中医院20227张、卫生院8030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9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9574人、注册护士9068人。 (五)体育: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388.3万人,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0.3%。全年先后组织126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河北省各项比赛,共获得金牌66枚、银牌84枚和铜牌112枚。全市拥有体育场4个,室外游泳场35个,运动场30个。 七、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口: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显示:全市年末总人口达到96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7万人,增长2.2%。全市人口出生率为28.42‰,上升6.07个千分点;死亡率7.71‰,下降3.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71‰,上升9.15个千分点。 (二)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62元,比上年增长10.0%。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下降0.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2平方米,增加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85元,增长1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8平方米,增加1平方米。 (三)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96.69万人、96.86万人、67.73万人和61.21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8.6万人、4.16万人、1.09万人和1.57万人。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5.7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24.1万人。 八、资源、环境与节能减排 (一)资源:全市继续严格土地管理,加大闲置土地的收回力度,土地供应在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年土地供应总量1806.1公顷,其中:公用设施用地218.96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12.62%;普通商品房用地559.23公顷,占全年供地总量的3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