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06.99亿元,增长14.2%;增加值35.31亿元,增长11.8%。具有资质等级的企业126个,其中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01个,劳务分包企业25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5.4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28.43万平方米。 ![]() 2010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亿元 477716 42.8 住宅投资 亿元 416709 36.3 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 亿元 92018 39.9 房地产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554.45 -5 其中:商品住宅 万平方米 489.61 -6.6 房地产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251.75 20 其中:商品住宅 万平方米 217.17 14.1 房地产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111.29 -34.1 其中:商品住宅 万平方米 97.04 -34.4 房地产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192.51 0.5 其中:商品住宅 万平方米 180.39 0.1 本年资金来源 亿元 73.41 71.2 其中:国内贷款 亿元 4.06 1.3倍 其中:个人按揭贷款 亿元 11.72 68.7 本年购置土地面积 万平方米 68.39 -44.9 完成土地开发面积 万平方米 62.98 -44.8 土地购置费 亿元 6.01 6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0.26亿元,增长13.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10.51亿元,增长8.2%,更新改造投资127.46亿元,增长29%,房地产投资47.77亿元,增长42.8%。 ![]() 三次产业投资“两升一降”。第一产业投资14.73亿元,下降15.7%;第二产业投资219.84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投资185.69亿元,增长21.5%。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5%、52.3%和44.2%。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房地产完成投资47.77亿元,增长42.8%,增速比上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92.51万平方米,增长0.5%。 全年在建施工项目1196个,投资341.29亿元,增长15.3%。其中: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825个,投资323.26亿元,增长32.4%。在建项目中:亿元投资项目79个,投资110.82亿元,增长63.2%;5000万元—1亿元的投资项目149个,投资83.36亿元,增长63%;3000—5000万元的投资项目240个,投资75.83亿元,下降1.5%。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28亿元,增长18.8%。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56.37亿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3.91亿元,增长19.9%。从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13.63亿元,增长19.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6.65亿元,增长18.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1.88亿元,增长19.1%;集体经济零售额3.33亿元,增长16.4%;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146.26亿元,增长19.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零售额2.8亿元,增长1.6%;股份制及其他经济零售额26.01亿元,增长17.1%。 ![]() 对外贸易平稳发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下降51.3%。其中出口0.90亿美元,增长16.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0.91亿元,增长 22.1%,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 六、交通、通信、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营业性客运量6648万人次,增长18.4%;全社会营业性旅客周转量208761万人公里,增长18.4%。全社会营业性货运量3624万吨,增长8.4%;全社会营业性货物周转量352395万吨公里,增长0.16%。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7.61亿元。全年建成通乡公路95公里,通村公路1082公里。 邮政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4.9%;全市邮政通信行业实现业务收入1.03亿元,增长26%。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6.04万户,下降14%;移动电话用户 183.34 万户,增长20 %;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14.36万户,增长25%。 旅游业再掀新高潮。全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991.34万人次,增长26.2%;旅游收入达到64.73亿元,增长38.2%。参加上海世博会“四川活动周”等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举办长寿文化节、乡村旅游节等活动。三苏祠、老峨山创建成国家AAAA级和AAA级景区,岷江东湖饭店、彭山兴铁宾馆创建成国家五星级和三星级旅游饭店,假日旅行社创建成全省首家服务标准化旅行社。新推出了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邮票册、盖碗茶具等旅游产品,青神竹编“隐形观音”,雅妹子生态大礼包等5件产品分获全国全省铜、银奖。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3.18亿元,同口径增长4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69亿元,同口径增长33.9%。其中增值税增长19.1%,个人所得税增长39.9%,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47.73%和59.43%。地方财政支出126.67亿元,同口径增长25.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6.54亿元,增长21.2%。 金融运行平稳。201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15.24亿元,比年初增加106.31亿元,增长20.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9.63亿元,增加13.91亿元,增长25.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1.58亿元,比年初增加52.49亿元,增长22.9%。其中短期贷款98.77亿元,增加9.60亿元,增长10.8%;中长期贷款179.12亿元,增加45.85亿元,增长34.4%。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16家,其中财险公司8 家,寿险公司8家。全年保费总收入26.52亿元,增长44.09%。其中:财产险收入5.97亿元,增长50.95%;人寿险收入20.55亿元,增长42.21%。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4.8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49亿元,人寿险赔付及给付金额2.32亿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科技事业平稳发展。全市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05项,专利申请275件、授权236件。省科技厅认定自主创新产品6个、战略新兴产品4个。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8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9家。新增市级水稻、泡菜、柑橘、竹编等专家大院4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个,市级园区4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