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润州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分别是:九洲国际装饰家居广场、黄山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成交额126.4亿元。 ![]() 对外贸易、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96亿美元,其中:进口1.21亿美元,出口3.75亿美元。全年新批三资企业4家,工商注册实际到位外资6701.4万美元。 六、科技和教育 全年财政科技经费支出2132万元,增长18.77%,教育事业费总支出25378万元,增长36%。 科技事业长足发展。全年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项目116项,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244万元,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年末,全区按新标准重新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年专利申请799件,专利授权量678件,成功创建“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区”。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小学16所,在校学生11599人,普通中学4所,在校学生3271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99.9%和99.9%。初中升高中段的比例达到98%。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现有中等职业类学校1所,在校学生2223人。年内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126人。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站)5个。全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室)基本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区行政村(社区)实现全覆盖。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举办区级演出、展览20场。组织文艺下乡、下基层演出40场次、送电影132场。全区文艺创作者在市级以上获奖作品10余件,在书画、美术、舞台文艺等方面发表作品10余件。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97个、床位2000张(含辖区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如个体诊所等);有卫生技术人员2560人,其中执业医师1043人、注册护士1112人、药剂人员250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同步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99.8%。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认真抓好各竞赛项目的运动员队伍选拔和训练,共向上推荐、输送运动员50余名。积极组队参加市及省两级比赛,共获市级以上金牌42枚。全区已建成体育健身路径点85个。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960人。 八、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区4条河流(古运河、运粮河、御桥港、长江外江)1个水库(回龙山水库)、6个断面达标66.7%,(2010年,古运河京口闸断面3类,运粮河新河桥断面劣5类、永庆桥断面劣5类、御桥港长山引河桥断面4类、长江外将龙门口2类、回龙山水库东坝3类),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年总监测天数365天,环境空气良好的天数319天,达标率87.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除4类区交通噪声外,其余各类区昼间和夜间噪声值均能达到标准要求,4类区夜间噪声达标率为25%。 九、人口和居民生活 人口增长率保持低水平。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24.5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97人,死亡人口147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31‰。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6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266元,增长1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4.52平方米。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电185台,空调器187台,洗衣机103台,电脑87台;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178台,空调器126台,洗衣机106台,电脑58台,摩托车32辆。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2.4%和37.54%。 ![]()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发展。2010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672人,安排下岗人员再就业5527人,登记被征地失业农民就业率98.6%,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804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283人,201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4%。全区建成市级创业孵化基地8个,总面积15万平方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95%,共有4815名城乡老年居民享受到政府养老补贴,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增加值按现价计算,速度按可比价计算;2006年、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推算值。 3、人口相关数据包含南山风景区管委会及诈输村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