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彭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灾后重建、功能区建设、统筹城乡综合示范线建设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为重点,扎实推进“世界田园城市”建设,实现了经济平稳增长,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经过顽强拼搏,我市灾后重建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经济实现了全面增长。截止2010年末,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21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63亿元,同比增长5.1%,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29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67.05亿元,同比增长20.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08亿元,同比增长25.1%;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29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9110元。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为20.5:48.4:31.1。 二、农业 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以举办蔬菜博览会为契机,发展高端产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全年共引进试验、示范小麦、油菜新品种共13个,完成新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8个。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34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农业总产值27.72亿元,同比增长5.4%,牧业产值17.15亿元,同比增长6.6%。农业增加值21.14亿元,同比增长5.1%。全市粮食播面42970公顷,比上年增加745公顷。粮食总产量276703吨,增长2.1%;油料总产量16264吨,同比增长1.5%;蔬菜播种面积达28827公顷,蔬菜总产量912386吨,比上年增长25323吨,增长2.77%;中药材种植面积6593公顷,总产值28000万元。水果种植面积3600公顷,总产值1.2亿元。花卉种植面积393公顷,花卉年销售额8636万元。茶叶总产量142吨,茶叶总产值175万元。生猪出栏962427头,同比增长6.32%,肉类总产量96763吨,增长6.54%。全市农用地流转面积7673公顷,其中耕地5133公顷,新增农用地流转面积193公顷,其中耕地193公顷。农民专合组织358个,通过专合组织这一平台,发展了农村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72元,同比增长19.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大力实施经济振兴战略围绕石化和家纺服装“一重一轻”产业特色,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截止201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4家,比2009年增加了10家。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67.05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56.08亿元,增长25.1%;主营业务收入152.57亿元,同比增长12.47%,企业利润达到10.52亿元。综合效益指数196.8%;产销率90.5%;总资产贡献率7.5%;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增加值20.9亿元,集中度达到37.3%。 建筑业平稳发展2010年是我市灾后重建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36家建筑企业共完成产值11.89亿元,同比增长19.4%;商品房屋销售额22.91亿元,同比增长199.4%。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 201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80.1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基建投资63.63亿元,同比下降35.9%。工业投资110.65亿元,同比增长61.9%,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1.4%,比上年提高20.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6.51亿元,同比增长54.7%,其他社会投资68.06亿元,同比增长132.7%。商品房销售面积42.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4%;商品房新开住宅工面积19.72万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 交通建设成效明显长34公里总投资3.97亿元的川西旅游环线主体工程、长10公里总投资5亿元的成德大道、长7公里总投资4000万元温彭路、长3公里总投资2800万元的蒙三路、长9公里总投资2500万元的汉彭快速路(九尺至蒙阳)均已完工通车。63公里农村路、5公里彭龙路和沙金路及厦门桥已完工通车,灾毁的6座桥基本完工。改造公路绿化18.49公里,提档升级绿化带93386平方米,有效保障了全市公路的畅、洁、绿、美。目前,我市境内公路总里程175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649公里,高等级公路31公里。 邮政和电信事业稳步发展全年邮政完成业务总量3234万元,同比增长0.4%;业务收入2419万元,同比增长18.7%;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51000万元,同比增长12%。业务收入6955万元,同比增长24.6%。全年互联网用户达到45232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0500户。移动用户数达到54.2万户(包括小灵通用户)。 六、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实现较快增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和各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政策的落实,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9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5亿元,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5亿元。批发零售总额33.04亿元,住宿餐饮业销售额7.86亿元。全年外贸出口10773万美元,同比增长33%。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总量扩大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8.2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06亿元,同比增长61.39%,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2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税收收入5.38亿元,同比增长35.86%;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5%。地方财政总支出55.05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2.81亿元,同比增长93.7%。 金融业稳定发展2010年全市金融运行平稳,受加息利好因素影响,资金回笼增加。截止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9.3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147.64亿元,同比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为120.24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工业贷款29.2亿元,同比增长26.1%。资金年累计净回笼5025万元。 八、科技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科技、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组织全市开展了科技、教育、卫生“三下乡”、“科技之春”宣传月等活动。全年共组织申报科技项目23项,举办大型科技宣传活动5次,完成星火培训2000人次,农民就业技能培训1000人次,发送各类宣传技术资料30000份(册),展示新品种新技术30余项,为群众咨询服务5000人次。举办了“2010年专利宣传月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书籍)1000余份(册),推动了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程.我市通济镇黄村和百信公司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