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年末拥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15家,全年城乡主要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38.69亿元,增长8.2%。 七、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出现强势反弹,进口和出口同步增长,外贸结构趋于平衡。 全年进出口总值166.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2%,其中出口总值83.93亿美元,增长37.7%,进口总值82.11亿美元,增长47.2%。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82亿美元,外贸结构趋于平衡。 出口方面:外贸企业出口40.73亿美元,增长41.6%,“三资”企业出口43.20亿美元,增长34.1%;进口方面:外贸企业进口42.54亿美元,增长47.7%,“三资”企业进口39.57亿美元,增长46.7%。 全年“三资”企业合同利用外资5.56亿美元,增长220.8%;“三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6.13亿美元,增长5.8%。 ![]() 八、金融 全区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663.61亿元,增长16.4%,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633.50亿元,增长16.5%;外币储蓄存款余额4.55亿美元,增长16.2%。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544.86亿元,增长14.0%,其中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529.18亿元,增长14.4%;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37亿美元,下降9.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48.78亿元,增长16.1%,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209.95亿元,增长20.9%;外币贷款余额5.86亿美元,下降46.1%。 ![]()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得到重视和发展,已建立高新技术企业10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5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2家。专利申请量4194件,增长9.7%。 2010年预算内教育投入249861万元,比2009年增加46814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支出2101元,比2009年提高21.6%。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为98.8%。全区共有教职工人数24797人,其中专任教师17782人。普教校舍建筑面积431万平方米。全区普通中学65所,在校学生116117人;小学128所,在校学生143591人;幼儿园299所,在校学生68193人。全年初中升学率98.8%,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88.5%,比去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以加强。全区有文化馆1间,镇文化站8个,农村文化室286间,博物馆1间,纪念馆2间,图书馆1间,数字影院7间,图书馆藏书量136万册。全年文化事业总投资1319.67万元,电影观众141万人次。全区共发放通借通还“一卡通”借书卡3.8万张,有效加快了公共电子图书资源进入家庭。区图书馆接待读者53万人次,增长30%;图书流通量达46万册次,增长15%;电子资源利用量突破48万页,增长60%。全年“农村公益电影送影下乡”送影3149场,惠及观众达210万人次。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411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13个,门诊部62所。卫生机构实有床位7213张,较上年增加1329张,卫生机构人员数1095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585人。婴儿死亡率3.12‰,下降0.82个千分点,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100%。 龙舟、击剑、射击、拳击、散打、男篮、空手道等项目均有南海籍运动员取得了第16届亚运会的参赛资格。全区共有93人次在市以上比赛中获得奖牌。全年体育事业总投资2621万元。现有体育场地3205个,其中体育馆19个,篮球场2550个,网球场224个,足球场78个,游泳池77个。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4.79平方米,群众健身点226个,每年有超过60万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占全区人口的52%。全区参加省运会的运动员超过150人,共获得14枚金牌,41枚银牌,31枚铜牌,进入前八名的运动员达到167人次。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与安全生产 城乡人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9177元,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78元,增长5.9%,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3285元,增长7.8%。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29886元,增长14.2%。 ![]()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647元,增长5.9%;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0639元,下降2.1%。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1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61平方米。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0%和37.8%。 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在职参加社会保险235.53万人次,增长10.3%,其中,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55.92万人,增长3.8%,医疗保险在职参保人数48.47万人,增长13.2%,失业保险在职参保人数37.35万人,增长22.1%,工伤保险在职参保人数69.47万人,增长3.6%。参与农村合作医疗58.26万人,下降3.7%,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08万人,下降0.9%。社保基金运行平稳,全年各项社保基金收入62.47亿元,增长57.7%。 全区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8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1983个,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88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703人,农村五保供养743人。 全年工矿企业伤亡事故死亡率为0.1%,下降0.04个百分点;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0%,与去年持平;道路安全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9%,下降0.4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和环境 全区户籍人口118.94万人,增长1.2%。出生率11.93‰,死亡率6.99‰,自然增长率4.94‰。户籍人口的主要构成:男性占49.4%,女性占50.6%。 以减排治污为抓手,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出动7526人次,现场监察污染源8967间,责令进行整改1619间。共受理环境信访4350宗,已处理完结4350宗,处理率为100%。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61万吨,下降22.4%,减排7500吨。COD排放量预计数为2.15万吨,下降8.5%,减排2000吨。今年1至9月空气优良天数达237天,其中优秀天数139天,占全年总天数54.9%,上升12.4%,满足了第十六届亚运会分赛场比赛的环境需求。单位GDP能耗0.656吨标准煤/万元,比去年下降4.8%,低于省年度控制目标。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64平方公里,增长7.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9%,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平方米,增长10.0%,绿地率36.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已建垃圾处理站12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6%。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8.6%,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2336万吨,下降56.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3%,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量548.38亿立方米,增长14.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4.48%,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工业危险废弃物处置率达到100%。医疗危险废弃物处置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