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5-19 玉林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5146万美元,增长27.4%,其中出口31594万美元,增长45.9%,进口13553万美元,下降1.6%。实际利用外资4985万美元(商务部口径),增长3.1%。

玉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累计接待游客715.86万人,增长17.0%,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31万人次,增长114.6%;接待国内游客712.55万人次,增长16.7%。全年旅游总收入50.54亿元,增长37.5%,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463.62万美元,增长106.4%;国内旅游收入49.55亿元,增长36.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290.42亿吨公里,增长22.0%;公路旅客周转量79.24亿人公里,增长12.9%。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3.7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0.9万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64亿元,增长11.4%;电信业务总量74.60亿元,增长14.6%。年末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用户74.16万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16.21万户,农村电话用户39.1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11.48万户。

八、金融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9.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4.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7.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3%,其中,中长期贷款301.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9.2%。

全年保费收入16.67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7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0.94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74亿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2.40亿元,寿险业务给付1.34亿元。

九、教育和科技

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43万人,在校生1.38万人,毕业生0.31万人,教职工1038人;普通中学295所,招生人数14.23万人,在校学生38.86万人,毕业生11.60万人,专任教师2.15万人;小学1461所,招生人数10.97万人,在校学生64.19万人,毕业生11.03万人,专任教师2.78万人。

全年市(地区)级以上科学研究与开发项目306项,获市(地区)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项目51项。专利申请594件,授权专利491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文化机构145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166.8万册。有线电视用户27.34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5.47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5.4%;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07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0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3754张;卫生技术人员18304人,其中,医生(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647人,注册护师、护士6389人。

全年玉林市体育健儿在全区比赛中分别获得金牌62枚、银牌54枚、铜牌60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02元,比上年增长1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比上年增长11.5%。

玉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玉林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6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8.7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0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3.1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2.88万人。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0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6.42万人。全市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数12个,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1064张,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122人。

十二、资源、环境、城市建设

全年平均气温22.9摄氏度,年降雨量1764.7毫米。全年植树造林面积1.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9.6%。活立木蓄积量2494.57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402.61万立方米。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828.9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87%。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1.199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88%。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1.220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2.4%。

全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4%,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17%。

全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40.2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88.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85%,燃气普及率94.06,用水普及率91.61%。公园绿地面积120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3平方米。

注:

1、本公报中2010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2006—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做了调整。

4、2006—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做了调整。

5、2010年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年份,目前尚处于数据处理阶段,有关人口方面的数据将以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方式对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