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5-13 兴安盟统计局

兴安盟统计局

2011年3月15日

2010年,兴安盟委、行署团结带领全盟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对口援建与区域合作,全面实施富民与强盟并重战略,全盟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结构、效益同步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的良好态势,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节能降耗取得成效,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1.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16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87.72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90.51亿元,增长15.9%。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2.2:32.3:35.5调整为31.8:33.6:34.6。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4%、42.9%和43.7%。

年末全盟从业人员77.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1万人,增长4.3%。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1.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3万人;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不含阿尔山森工集团和铁路职工)10.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9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7.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5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878人,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再就业人员748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33%(由盟就业局提供)。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22.22亿元,比上年增加3.71亿元,增长20.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25亿元,增长23.7%。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7.2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52亿元,增长3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7亿元,增长15.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35亿元,增长28.9%;医疗卫生支出5.31亿元,增长20.5%;教育支出15.47亿元,增长39.2%(由盟财政局提供)。

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经济总体规模仍偏小、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增长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农牧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亟待增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民间投资跟进有待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总水平偏低、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61.2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5.37千公顷,增长2.1%。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17.3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7.57千公顷,增长2.5%。全年粮食总产量265.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3.0%。其中:玉米产量178.02万吨,比上年增产38.15万吨,增长27.3%;大豆产量13.85万吨,比上年减产1.62万吨,下降10.4%;薯类产量10.72万吨,比上年减产0.61万吨,下降5.4%。全年油料产量3.85万吨,比上年减产2.19万吨,下降36.2%。甜菜产量0.79万吨,比上年增产0.69万吨,增长691.4%。蔬菜产量41.08万吨,比上年增产17.47万吨,增长74.0%。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07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28.85千公顷,四旁(零星)植树306.60万株,新增育苗面积0.33千公顷,当年苗木产量1.08亿株。年末全盟森林面积1659.60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7.8%(由盟林业局提供)。

全盟牧业年度牲畜存栏总头数826.6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4.1%。其中:大牲畜存栏76.24万头,增长13.3%;羊存栏604.41万只,增长6.0%;猪存栏146.03万口,下降6.7%。年末牲畜存栏总头数600.63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1%。其中:大牲畜存栏60.83万头,增长1.5%;羊存栏468.90万只,增长2.4%;猪存栏70.90万口,增长0.3%。全年牲畜出栏头数达527.54万头(只)。其中:羊出栏405.40万只,猪出栏107.80万口。牲畜出栏率达89.6%。全年肉类总产量17.85万吨,比上年增长8.6%;牛奶产量43.36万吨,比上年增长0.8%;禽蛋产量1.88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全年水产品产量7106吨,比上年增长7.7%。

年末全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72.1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0%。全盟有大中型拖拉机7.42万台,小型拖拉机7.92万台,农用运输车2.48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11万台,农用水泵7.67万台,节水灌溉类机械0.52万套(由盟农牧业局提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6.43千公顷,其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8.00千公顷(由盟水务局提供)。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8.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381吨,下降4.6%;农村用电量19230万千瓦时,增长6.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68.55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4.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19.38亿元,增长26.8%;集体企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6.1%;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0.08亿元,增长31.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9.12亿元,增长1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4.11亿元,下降1.5%;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4.6%。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1.60亿元,增长12.5%;重工业增加值25.67亿元,增长17.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实现利税总额15.61亿元,增长118.3%,其中:实现利润4.13亿元,增长318.3%;产品销售率为95.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54.9,比上年提高50.8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3%。全盟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28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6.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4.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3.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2.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1.78亿元,比上年增长31.4%。

在全盟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5.88亿元,比上年增长30.2%;第二产业投资103.63亿元,增长51.8%;第三产业投资122.68亿元,增长18.3%。从主要行业投资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75.6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45.22亿元;房地产业投资28.89亿元;制造业投资23.11亿元。

全年新开工项目达478个,完成投资162.3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4.4%;续建项目达115项,完成投资额69.9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27.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全年房地产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38.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3%,其中: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5.9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4%。房屋销售面积98.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4.8%。房屋销售额2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