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5-06 菏泽市统计局

菏泽市统计局

(2011年3月)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水平”为主线,全面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5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第一产业增加值220.1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595.08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336.32亿元,增长17.4%。“十一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7%,比“十五”时期年均增速高2.6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0:43.6:24.4调整为19.1:51.7:29.2,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五年提高12.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图1:“十一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亿元、%)

价格总水平稳中趋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1%,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3%,土地交易价格上涨2.8%,物业管理价格上涨0.2%。

表1: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上年为100):

指标名称 指标值

食品 110.4

烟酒及用品 102.2

衣着 97.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96.8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0.2

交通和通讯 96.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9

居住 102.4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城乡居民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在就业、劳动保障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市场化进程,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我市农业逐步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粮食连续七年喜获丰收,2010年达到564.94万吨,创历年来最高水平。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2010年,实现总产值394.5亿元,可比增长3.2%(现价增长7.2%);林牧渔业实现产值134.84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2%。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20.18亿元。

图2:“十一五” 全市粮食产量(万吨)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名称 总产量(万吨) 比上年±%

粮食 564.94   1.0

其中:

夏粮 353.89   0.0

秋粮 211.05   2.7

油料 23.36   5.7

棉花 23.72   -0.5

蔬菜、瓜类 938.20   6.2

水果 60.50   -1.4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造林面积12056公顷,年末实有农田林网面积736693公顷,年末活立木蓄积量2720.78万立方米,比年初增长6.6%,森林覆盖率达33.6%。

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肉、禽、蛋产品产量增加。

表3: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情况

畜产品或牲畜名称 单位 总产量 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 万吨 57.70 4.2

其中:猪  肉 万吨 32.43 5.2

牛羊肉 万吨 16.58 0.4

禽蛋总产 万吨 36.75 4.7

奶类产量 万吨 6.28 1.0

大牲畜年末存栏 万头 52.77 -2.1

猪年末存栏 万头 340.99 0.9

羊年末存栏 万只 757.95 0.9

渔业生产规模扩大。201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32万公顷,全年水产品生产总量13.01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360万千瓦,增长5.3%,其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总动力76.51万千瓦,排灌机械总动力192.85万千瓦。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13.85万台,农用运输车56.49万辆。机耕地面积107.94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70.40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2.58亿千瓦时,农用化肥(折纯)使用量48.39万吨,地膜覆盖面积20.92万公顷。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6%。

三、工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499.68亿元,同比增长17.8%;“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年均增长21.2%。201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01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3.95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利税303.93亿元,同比增长60.7% ;亏损面2.76%,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33.36%,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1.5%,同比上升0.9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6.39次,同比下降0.71次;全员劳动生产率20.69万元/人,增加3.51万元/人;产品销售率99.0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27.5%,比去年提高30.56个百分点。

表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 业 品 名 称 单 位 年产量 比上年±%

原煤 吨 4146001 179.6

发电量 万千瓦时 947368 -1.9

小麦粉 吨 2455774 1.2

饲料 吨 1216298 8.6

食用植物油 吨 254731 -39.5

鲜、冷藏肉 吨 83898 1.8

饮料酒   千升 314977 5.0

纱 吨 1180319 -6.7

布   万米 60491 21.4

服装 万件 18972 30.3

天然毛皮服装 件 142196 101.6

人造板 立方米 4336745 12.6

家具 件 12677113 84.2

机制纸及纸板 吨 187292 -6.9

原油加工量 吨 2202563 3.9

合成氨 吨 64222 -10.2

农用化肥(折纯) 吨 134988 21.2

化学农药原药 吨 8473 3.5

化学药品原药 吨 14781 148.1

轮胎外胎 条 1301049 23.4

塑料制品 吨 225147 41.1

水泥  吨 5739855 -12.6

滚动轴承 万套 698.50 -34.4

变压器 千瓦 32178330 3.1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新增59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年末已达338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62.84亿元,同比增长43.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23%,比去年提高3.9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