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行唐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行唐县统计局 2010年3月5日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也是面临挑战和困难最大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强化调控,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新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全县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8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53.11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16.28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7.6:63.1:19.3。 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全县年末从业人员41449人,比上年末增加6631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2940人,比上年末增加2084人,增长16%;城镇在岗职工1636人。全县年末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0455元,比上年增长24.83%。再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全年通过各种途径使750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100%。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03人,登记失业率为3.2%。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统筹人数55162人,增长6.6%。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183人,基本养老保险金收入5722万元,支出5444万元;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735人,保险金收入1472万元,支出613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208人,工伤保险金收缴131万元,支出84万元;失业保险入保人数1.2万人,保险金征缴131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5.4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入保人数17036人,收缴养老保险金91万元,支付2.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35548人,参合率92.4%,筹集资金3448万元,补偿104365人,共补偿医药费3124万元。城乡低保制度逐步完善。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378.71万元,2.45万人受益;发放农村低保金644.78万元,为30776人提供了生活保障。 2009年,我县继续鼓励和引导非公有经济,把扶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摆在十分重要位置,民营经济的贡献率快速提高。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1.7亿元,增长13.7%,占县生产总值的73.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缴税金15947万元,下降11.2%,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6.4%。年末个体工商户5470户,私营企业639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0.3万人。 二、农业 年末耕地面积537750亩(人均1.23亩),其中:水田5108亩;旱地532642亩。水浇地418974亩。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同比增长0.4%。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9.5万亩,与上年增长持平,总产量30.7万吨,降低1.9%。红薯产量26106吨,比上年降低4.1%;鲜枣产量6万吨,与上年持平;棉花播种面积达到1万亩,总产量450吨。蔬菜播种面积6.3万亩,与上年持平,总产量25.7万吨,增长0.15%;油料播种面积9.4万亩,与上年持平,总产量2万吨,与上年持平;鲜果产量6.9万吨,与上年持平。 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肉类总产量37022吨,比上年增长1.1%;禽蛋产量29645吨,增长1.2%;奶牛存栏7.5万头,与去年持平;奶类产量23.3万吨,增长0.4%。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4.2%。水产品产量1993吨,增长4.9%。 林业建设取得成效。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7万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6800公顷次。森林覆盖率达31.6%。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大农田水利、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8273公顷,有效灌溉率达78.9%,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机作业率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1253611千瓦,比上年增长7.51%;全年实现机耕4万公顷,增长2%;机播4万公顷,增长3%;机收2.4万公顷,增长3%。农村用电量19157千瓦,上升10.7%;农用运输车38528辆,增长9.7%;联合收割机1174台。 三、工业和投资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51.0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5%。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69784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轻工业产值586596万元,增长17.3%;重工业产值1111246万元,增长17.5%。完成增加值484277万元,增长16.3%。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8.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2178万元,增长19.2%;实现利税269248万元,增长20.1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85016万元,增长19.7%。县政府重点扶持的工业20强和10家后备企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效益同比大幅提高。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小麦粉 万吨 53.76 10.3 饲 料 万吨 19.69 22 乳制品 吨 9200 80.4 服装 万件 125.88 -4.9 人造板 万立方米 22.64 4.3 家俱 万件 25.86 17.4 立德粉 万吨 10.3 45.9 塑料薄膜 万吨 6.03 12.9 植物油 万吨 1.1 15.8 水泥 万吨 79.98 -1.5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14.4%。 四、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5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3.15亿元,增长41.5%,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为8.7亿元,增长84.8%。第一产业投资12.18亿元,增长52.3%;第二产业投资42.27亿元,增长54.8%;第三产业投资17.04亿元,增长13.6%。 五、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全年批发零售贸易实现增加值2.72亿元,同比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97亿元,增长21.6%。其中,县本级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4.74亿元,增长21.7%;县以下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2.23亿元,增长21.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74亿元,增长21.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62亿元,增长13.9%;其它行业零售额1.62亿元,增长30.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为0.25万元,增长35%;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为22.48亿元,增长21.8%。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市场的主导作用增强,超市连锁等新型营销业态蓬勃发展,形成了多种经济类型、多种业态并存的市场格局。年末全县各类商品市场达4个,其中消费品市场3个,生产资料市场1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3个;全部市场成交额45224万元,下降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