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鹿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以构建 “省会西花园”为目标,旅游业稳中有升。抱犊寨水景瀑布工程、封龙山白草寺等景区功能不断升级改造完善,国防游乐园、滹沱河区域开发等重点旅游项目进展顺利,旅游特色产品知名度提高。旅行社6家,旅游市场有序健康。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9亿元,增长17.3%。各景区共接待游客352万人次,增长23.5%。 七、民营经济和对外经济 民营经济贡献率继续提高。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0.2亿元,增长13.4%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6.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缴税金91827万元,增长27.8% ,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67.9%。民营经济从业人员11.3万人,占全社会二、三产从业人员比重为80.7%。年末个体工商户13923户,私营企业1112户。 对外经济复苏。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57万美元,新增进出口企业3家,全市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达到42家。全年共完成进出口总额12204万美元,增长13.0%;其中出口10574万美元,增长19.5%;进口1631万美元,降低16.5%。在统三资企业25家,实现利润10775万元,降低12%。 八、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 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区容貌有了很大改观。夜景亮化使城市品位明显提升,翠屏大街大修工程完工。年末城市道路长度37.04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8.31平方公里,共有各类游园19个,年末园林绿地面积601.3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352公顷,公共绿地面积288公顷,建成区绿地覆盖率41.46%。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8万吨/天,城区自来水供水量894万吨,供水管网总长度67.12公里,排水管道长度50.22公里。市区内供热总面积175.72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75%。城市燃气普及率100% 。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35573万元,增长14.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0306万元,增长22.8%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1119万元,增长20.7%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5626万元,增长11.4%;教育支出34424万元,增长18.6%;医疗卫生支出11774万元,增长7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735万元,增长5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01万元,增长20.4%。全年基金收入104076万元,增长了83.9%;基金支出104076万元,增长了79.6%。 金融运行稳定,信贷投向更加合理,金融服务继续改善。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连续三年超过100亿元,达到1489307万元,较年初增长1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首次超100亿,达到1018724万元,增长16.9% 。各项贷款余额808933万元,增长24.9% ,在石家庄所辖县(市)中,贷款总量位居第一。鼎力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突破亿元大关,全年完成各类担保业务额达到1.092亿元,较上年增加了5086.5万元,增长87.2%,各类担保资产状况良好。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保费收入26233万元,增长46.3%,其中财产保险10761万元,人身保险15471万元,意外伤害保险611万元。全年赔款、给付支出5562万元,降低18.6%,其中财产保险赔付3581万元,人身保险给付419万元,意外伤害保险赔付194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有37项课题列入省市科技课题。引进示范新推广品种10项,完成鉴定验收项目17项,获石家庄市科技进步奖3项,石家庄市“科技兴山”奖10项。当年申请专利48件,授权39件(其中发明专利13件)。截止年底全市专利拥有量404件。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学生入学率90%,新建特教学校已投入使用。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建设了九年一贯制黄壁庄学校、寺家庄镇中学等建设项目。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校并点扎实推进,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4所,在校学生19500名,专任教师1656名;小学63所,在校学生25048名,专任教师1867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4933名,比去年增加7544名,专任教师672名,比去年增加290名。 十一、文化、广播、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全年共组织文化下乡、春节花会、彩色周末等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主体的文艺活动50余场次。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80千册。全市共建成图书室112家,文化室187家,村民文化活动中心187个。 广播电视坚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总用户达到19616户,数字电视用户12139户。全年自播新闻1722条,石家庄台上稿139篇,河北台播出新闻10条。 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建成了石家庄市第一家卫生应急示范县(市)。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60个,等级医院9所,医院、卫生院床位1254张,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348人。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工程。体育活动项目繁多,举办了乒乓球比赛、全市羽毛球联赛、“交通杯”迎七一登山比赛、农村武术表演赛、健身操表演赛、“珠江杯”篮球比赛、象棋联赛等一系列活动,全市共建成健身路径187套。 十二、人口与就业 年末总人口385481人,总户数113536户;其中农业人口289703人,非农业人口95778人。年内共出生人口7463人,人口出生率19.5‰ ;死亡人口 4373人,人口死亡率11.4‰ ;净迁入39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1‰ 。 城镇市及市以上单位从业人员26942人(包括部分驻鹿单位),在岗职工年末人数26105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8787元,增长12.8%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745个,“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20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58% 。 十三、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7元,增长13.1% ;人均消费支出10319元,增长0.5% ;恩格尔系数32.4%,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0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5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8638元,增长10.2%;人均消费支出4594元,增长12.8%;恩格尔系数34.96%。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类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636人,基本养老保险金收入10424万元,支出7125万元;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6666人,保险金收入4244万元,支出3359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583人,工伤保险金收缴467万元,支出704.9万元;失业保险入保人数15200人,保险金征缴585万元;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6666人,收缴保险金356万元,保险金支出101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入保人数16.1万人,收缴养老保险金2136.93万元,支付3209.38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24476人,参合率99.33% ,筹集资金4512万元,共补偿医药费4341.4万元。城乡低保制度继续完善,年末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3个,拥有床位848张,五保供养率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