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加快科学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1931项,专利申请授权量619项,其中:发明193项。全区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23户,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56.6亿元。 教育事业不断推进。2010年末,全区有小学35所,当年招生7255人,当年毕业8525人;普通中学22所,当年招生9929人,当年毕业8050人;职业中学9所,当年招生4108人,当年毕业2945人。全区教育系统中、小学共有教职工4159人,其中:专任教师3766人。在专任教师中,小学教师1907人,普通中学教师1859人。全年共投资3.6亿元新建学校5所,其中:石室中学新校区、二十四城配套小学、东方新城片区配套小学已建成投入使用,双水中学、川棉片区配套小学正在建设中。投资2670万元用于校舍安全工程及部分学校排危和品牌提升打造等。全年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354万元、教科书作业本费1194万元。全年共投入经费1161万元,资助“励志班”、“宏志班”学生、特困家庭、低保家庭学生、残疾儿童等各类人员3.7万人次。系列名校落户成华,成功建成“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成都市石室小学”、“成都市树德小学”等品牌学校并投入使用,成都树德成华中学、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成功挂牌,极大地提升了区域教育环境。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文化活动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成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级示范之中心的建设。精心筹备群众文化活动,全年共完成文化惠民演出60场,成功举办了《华彩颂》——庆祝成华区建区20周年文艺晚会,《印象成华》大型摄影展等庆祝建区2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全年查处无证照娱乐场所16家,取缔非法游戏厅82家次,取缔“黑网吧”9家,先后组织开展大规模集中行动26次,取缔关闭各类非法音像制品市场、店档、摊点81个,查缴非法音像制品14.74万张。 八、卫生、体育事业 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全区卫生系统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6家(不含门诊部以下医疗机构),其中:医院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2家,妇幼保健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医院、卫生院共有技术人员5050名,拥有床位4154个。本年投资2000余万元迁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服务站,其中:八里庄红十字博爱医院已投入使用,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完工,青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已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改扩建8个社区卫生站已全部完成。在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71.06%。 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婴儿死亡率为2.04‰,新生儿死亡率1.1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65‰,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8.79%,均控制在标准内。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狠抓疾病预防控制,全年全区急性传染病发病率209.98/10万。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万科魅力之城综合运动馆、新华公园羽毛球馆、下涧槽综合运动馆等大型社区级体育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一里塘社区、圣灯社区等全民健身路径12条,为涉农社区培训合格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6人。加快北湖体育中心建设,熊猫休闲馆工程项目中游泳池、停车场、小球综合馆以及熊猫体育场工程项目中管理用房、网球场、主题广场、篮球场、运动场、绿化等设施即将建成。 九、人民生活、社会治安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12411元,比上年增加1831元,增长17.3%。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总收入23286.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1105元,增长13.11%。在总收入中:工薪收入13146.5元;经营净收入2007.9元;财产性收入1742.5元;转移性收入6389.8元,其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5483.2元。工薪收入和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之和占总收入的80.0%。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总支出20252.9元,其中日常消费支出16331.5元,占总支出的80.6%。 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符合低保条件的涉农居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统一标准和低保政策,全年保障低保户数4465户,保障人数7369人,支出低保金2219万元。为城乡低保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200万元,投入资助金费51万元为贫困空巢老人、散居孤老按月提供家政等资助服务51万元,为伤残军人等退役人员发放优抚金600余万元,实施医疗救助30余万元;为转业士官、退役士兵发放安置补助费500余万元。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其中: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46万人,增长34.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61万人,增长31.6%;失业保险参保4.51万人,增长44.1%;综合社会保险参保8.86万人,增长19.8%;生育保险参保6.6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25万人。 全年城市登记失业人员22651人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745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83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4763人。为10000名农民工及城镇失业人员发放就业培训券,培训农民工7260人,其中在岗培训3512人,品牌培训30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748人。实施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48万元。 公共安全形势良好。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整合辖区群防力量,加强街面和社区院落巡逻。做好消防、人防、防汛管理,加大公共聚集场所、建筑工地、烟花爆竹、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和监管力度。强化社区警务,抓好流动人口综合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区流管办—街道流管办—社区服务站—信息采集点”四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机构建设,研发社区警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基础信息基于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分析、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打、防、控、管的实际效能,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2659件,同比上升5.4%;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群体性事件96起,确保了区内政治稳定。 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714件,同比上升2.63%;办结5168件,结案率为76.97%。共为392件案件的当事人提供了司法救助,对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困难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率达100%。全面搭建“委托调解”的区域共享机制,实现对纠纷的化解分流和源头治理,全年共委托调解案件1289件,调解成功743件,调解成功率为57.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