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青田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8-31 丽水市青田县统计局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21518万美元,增长29.8%。实际利用外资1111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0年,全县完成交通运输投资2.76亿元。330国道水南段、57省道油竹段路面改造和龙东路、塔山路、马鞍山路管线地埋等工程基本完成,东山至景山道路一期、油竹江滨路一期、泥湾至章旦公路、山口永安街和爱国路改造等工程顺利推进。截止2010年底,全县现有公路里程1948公里,其中,国道72公里、省道72公里、县道300公里、乡道95公里,村道1409公里,准四级公路1393公里。全社会客运量1123万人,货运量757吨,货运周转量88792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34354万人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1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28亿元,下降30.7%;电信业务收入2.89亿元,增长14.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88707户。移动电话用户357869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7.36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0.04部/百人。全年互联网用户(含宽带网)总量达到37110户。

旅游业持续兴旺。全年国内旅游者183.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8%;国内旅游收入13.93亿元,增长24.7%。境外入境旅游者8.03万人次,增长22.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1461.15万美元,增长24.9%。全年国内国际旅游者191.83万人次,旅游收入28.52亿元,分别增长22.5%、24.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0年,全县累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2.29亿元,增长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3亿元,增长9.9%,财政总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继续位居全市第一(市区除外)。分税种看,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其它收入成为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分别增长了21.4%、27.4%和126.8%。财政支出保持平稳。全年完成财政支出19.43亿元,下降2.8%,其中,住房保障、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了94.7%、54.4%、34.1%和18.6%。

“金融强县”战略全面推进。继泰隆银行、稠州银行之后又引进了浦发银行、组建了建设银行村镇合作银行。2010年末,全县金融系统存款余额为218.96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0.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49.92亿元,下降6.7%,金融系统贷款余额为132.48亿元,增长18.7%,存贷比为60.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9.2个百分点。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83亿元,增长24.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拥有普通中学17所,招生6561人,在校生21230人,毕业生6600人;职业中学3所,招生1613人,在校生3529人,毕业生898人;小学32所,招生5254人,在校生27731人,毕业生4494人。全县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9.9%,巩固率99.9%,全县初升高比例为92.3%,比上年提高了0.03个百分点。年末有幼儿园122所,在园幼儿14887人。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2.7%。全县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7%、99.4%、98.9%、94.3%,小学专科及以上、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分别为87.4%和80.9%。

“科技强县”战略全面实施。制定并发布了《青田县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年,全县已争取到31个市级以上科技立项项目,其中国家星火计划2项,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计划2项,省软科学研究计划1项,实现软科学研究项目零的突破,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1项,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科技产出绩效显着,2010年获省科技厅补助资金200万元。全年争取到市级以上项目资助经费461.5万元。

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着。2010年列入省科技特派员专项16个,获得项目资助经费80万元,列入市科技特派员专项5个,获得项目资助经费12.5万元;派出第三批共10名县科技特派员。按照省科技厅统一部署,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对2009年度省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项目进行验收。16个项目均通过验收,其中有11个被评为优良。据统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共引进、种养新品种37个,推广新技术31项;培育科技示范户80户,建立示范基地26个、面积达3028亩;新组建合作社、专业协会7个;实现新增产值1321.3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2010年,全县专利申请量8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件,专利授权量6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体育场馆数2个,剧场、影剧院数2个,文化站32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达到15.1万册。县级广播电视台1家,全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4%,广播人口覆盖率99.8%。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机构2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5个,妇幼保健所1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580张。卫生技术人员135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97人,注册护士51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33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27人。2010年末全县有26.84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0.2%。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全县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群体活动共计30余次,其中省市级14次,县里自行组织比赛16余次,累计参加活动人次达2万余人。在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上取得3金1银4铜,实现我县在省运会上金牌数零的突破。

十、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2010年,先后完成了《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和《生态县建设规划》(修编)编制工作,全县累计建成5个省级生态乡镇,对14个乡镇开展了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省级绿色家庭2户、市级绿色社区4个。8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省控、市控、县控、交界断面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5109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745人;全县男性人口264761人,女性人口246184人,男女性别比为107:100(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15102人;死亡人口4726人。

2010年,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不含私营)为84593万元,增长12.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8171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9.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48.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