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白下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8-25 南京市白下区统计局

长效综合管理进一步落实。推进环卫保洁改革,按标准配备350名街巷院落保洁员,新增保洁员经费440万元,实现了全区环卫保洁无盲区。出台《白下区建筑垃圾处置办法》,无主垃圾乱堆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全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6万平方米,初步实现新建违建“零增长”。稳步推进“大城管”综合管理新体制,完成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城市长效管理得到较好落实。

商品房屋建设投资44.73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商品住宅用房施工面积与竣工面积分别为408.4万平方米和76.9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8.4%和-55.3%。商品住宅用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分别为106万平方米和65.5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6.9%、129.1%。

教育和卫生

教育、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大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探索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完成教育资源整合课题研究。

继续推进素质教育,金陵职业教育中心成为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郑和外校被评为市素质教育示范校,第三高级中学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学生业余卫星监测站,游府西街小学获市首批园林式校园称号。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4中校区整体改造基本结束,南航附属高级中学光华门校区、第三高级中学科技楼、六中行政楼等改建工程完工。15年全覆盖的贫困家庭学生减免资助体系得到完善,全年财政补贴300万元。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教师待遇得到明显改善。卫生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完成社区卫生运行机制改革,实施520种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累计让利510万元。高标准通过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复核评估。推动惠民医疗慈善化发展,实现特困人群基本医疗和基本用药减免,惠民医院新门诊综合楼开工建设。推行免费婚检“一站式”服务,婚检率提高至70.2%。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扎实有力,免费为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被评为江苏省首家城市社区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区。

年末,拥有中、小学校41所,班级1080个,在校学生4.08万人,教师3544人。

拥有幼儿园39所,其中:省级示范幼儿园11个;省级优质幼儿园14个;市级示范幼儿园1个;市级优质幼儿园7个;普通幼儿园6个。班级330个,在园儿童9597人,教师740人。

文体和计生

2009年,全区文化馆文艺演出88次。区图书馆藏书16.9万册,其中:电子图书0.07万册。全区共有报刊亭212个;书店31个;音像店67个。卫星接收设施管理单位33个。

文体、计生等事业协调发展。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复查,金陵刻经处雕版印刷技艺被公布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组织“祖国颂”、花车巡游等丰富多彩的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节暨第二届体育节,完成了17个全民健身点出新改造。重视加强计划生育“世代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区、街、社区三级工作网络全覆盖。计划生育率达99%。完成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白下区志》第二轮分纂和志稿送审工作。对口支援、民族、宗教、侨台、红十字等各项事业也有了新的进步。

平安和法治

平安法治建设不断深化。投入2100余万元,实施“千幢楼设防”低成本治安技防工程,重点单位技防设施实现全覆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和重要敏感日、重大活动维稳保障任务,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8%。全区涌现出道德模范陈光标、见义勇为模范于葆林和张定华等全国先进典型。研制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成为南京市地方标准。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坚持依法调处矛盾纠纷,在各街道、派出所建立了矛盾调解室,区司法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健全维护稳定工作运行机制,重大信访问题领导包案制得到落实。实施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全年无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区人防地下指挥所通信指挥和应急救援系统投入使用。重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完成年度征兵任务。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区“六连冠”。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6.6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00人;户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39‰和5.62‰;自然增长率为1.77‰。

一年来,围绕更高水平“五有”目标,努力解决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全面推进。

就业、保障工作持续加强。突出创业促进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5356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500元,同比增长10.1%。石鼓路淘淘巷二期创业示范基地和光华东街、紫金东路、军农路创业一条街相继建成。举办首届“创业者之家研讨会”,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园区行、校区行、社区行系列活动,全年培育自主创业者779人,带动就业达3520人。强化住房保障工作。投入5亿元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6.6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四期竣工,1876户群众完成选房,五期、六期建设进展顺利。认真做好廉租房配租和“双困”家庭租赁补贴发放工作,240户低保无房户住进廉租房,3026户家庭受益。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出台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办法等4项政策,7个街道全部建成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全年投入3500万元救助困难家庭5100户。成立区慈善协会,各类扶贫救助活动积极开展。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区级老年公寓,全区新增老年公寓3家,床位276张。区残疾人庇护安养所投入使用,被评为省级残疾人托养服务示范机构。

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新成绩。认真实施《白下区文明和谐城区建设三年纲要》,荣获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蓝旗新村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区100%的社区成为市级和谐社区,命名表彰了一批区级文明和谐小区。顺利完成第四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直选率达100%;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社区工作者待遇普遍提高,新录用82名大学生社工,队伍素质和活力增强。新建成两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96%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到300平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