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分城乡看:城镇消费零售额9956万元,比上年下降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81万元,比上年增长27.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79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6%;餐饮业2829万元,比上年增长5.3%;其它行业5175万元,比上年增长0.6%。贸易出口额102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市场物价稳中趋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在八大类指数中,有五大类指数上升,即: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分别为106.8%、109.4%、103.7%、108.4%、121.4%,且有三大类价格指数均低于基数。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稳定,邮电通信(讯)业发展加快。全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讯)业完成增加值2058万元,比上年增长56.6%;全年货物周转量642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5.7%;客运量6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7.1%;邮电部门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8万元,比上年增长35.6%;电信业务总量631万元,比上年增长10.5%;邮政业务总量217万元,比上年增长23.3%;移动、联通业务总量分别为400万元、9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0%、125.0%。新增电话用户619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500户。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10.2部/百人,比上年增长8.5%。 七、旅游 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我区按照旅游产业开发一条龙的指导思想,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神农架旅游开发和“两山一江”区域旅游综合开发现场办公会议精神,着力培育旅游主导产业。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配套,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和促销力度,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全年接待游客50.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4.1%;旅游经济总收入完成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努力培植财源,建立效益财政,同时,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加强财政监控,实施财政综合预算,确保收支平衡。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728万元,比上年增长11.03%。其中完成上解中央两税收入9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46%;省级收入334万元,比上年增长20.58%;区级财政收入1412万元,比上年增长9.37%。财政支出增加,全区财政总支出(含专款)为17685万元,比上年增长65.95%。其中:地方区级财政支出6661万元,比上年增长33.57%。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大力改善金融服务,降低金融风险,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983万元,比年初增加3100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734万元,增加1817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506万元,比年初增加158万元。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加快教育改革,教育事业继续健康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年末全区共有学校65所。其中:普通中学10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8所),小学54所,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达11217人。其中普通高中1135人,初中3251人,小学6741人。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升学率达94.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0%。全区中小学专职教师728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268人,小学教师460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自然博物馆1个。全年共出版公开发行及内部报纸、杂志、书籍19种。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290人,病床位193张,每千人拥有病床2.45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在省内各项比赛活动中,全区共有9人次运动员参加竟技比赛。其中:田径获第八名1人,全省青少年射击比赛取得团体总分第八名。其中:男子3×10第三名,30发卧射第四名,男女小口径步枪3×40、60发卧射、3×20项目中分别荣获2个第七名、2个第八名。全民健身活动“巴山舞”在全省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广播电视业稳定发展。全区县级广播电视台1个,乡广播电视站8个,通广播、电视的乡(镇)8个,通广播的村59个,通电视的村86个,比上年同期减少4个(由于村合并)。电视覆盖率达79.6%。卫星地球站126座,有效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十、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全年共出生人口441人,出生率为5.6‰,比上年下降1.06‰,死亡人口332人,死亡率为4.2‰,比上年下降0.55‰,全年人口减少155人,自然增长率1.38‰,比上年下降0.53‰。年末全区总人口达78647人,比上年下降0.2%,其中:男性为42514人,占总人口的55.0%;女性为36133人,占总人口的45.0%。年末全区四镇人口数达55738人,比上年增长0.18%。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02元,比上年增长7.0%;职工平均工资为9582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国有职工9864元,集体职工7830元,其他职工620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2%、69.1%、-3.2%。农民人均纯收入1465元,比上年增加115元,增长10.1%。其中:人均现金收入821元,占纯收入的53%。恩格尔系数为52.3%。 劳动就业状况明显好转。年末全区城镇在岗职工和其它从业人员为8154人,1338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农民进城就业,积极参加城镇经济建设,通过劳动中介机构输出劳动力542人,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福利事业不断发展。继续落实三条保障线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额按时足额发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