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华蓥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09-25 广安市华蓥市统计局

旅游开发快速推进。全市旅游建设投资11261万元,华蓥山天然大盆景正式对外开放,宏云大酒店等星级酒店成为外来游客接待中心,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宝鼎/仙鹤洞开发协议签定。全市共接待游客137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166万元,增长96.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49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分项目看,主要是行政性收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建设税,分别增长216.8%、48.8%、39.3%、20.5%。

金融运行平稳。到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6376万元,,比上年初增长10.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3809万元,比年初增长15.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6887万元,比年初增长5.6%。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34226万元,现金支出540876万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6650万元。

保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保险收入增加。全年保费收入4346万元,增长24.1%。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346万元,增长56.3%;寿险收入2000万元,增长1.5%,全年各种赔案支付额2169万元,增长77.8%。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724万元,增长109.5%;寿险给付额465万元,增长17.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发展高中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校舍建设加快,招生规模扩大。到年末,全市各类学校40所,在校学生60286人,教职工3047人。其中,专任教师2536人。

全市小学校16所,有专任教师1263人,小学毕业生人数584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

全市普通中学校22所,在校学生23010人,其中初中17367人,高中5643人,专任教师1285人,初中毕业生5277人,高中招生1919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三级联创”成效明显,观音溪镇宣传文化中心已经检查验收,瓦店乡巴焦村等9个市级小康文化村不日将验收;群众文化精彩纷呈,全年市级以上发表文艺作品300余篇,各类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市级以上奖项近20件;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多彩,全市80%的村建起了活动室,文艺演出、送好书下乡4次,送春联3500余幅,送科技图书1800余册,送电影下乡550余场。

全民健身活动新招叠出,全民体育健身学、竞齐头并进,促进了城乡群众体育深入开展。全市建立全民健身指导站7个,康乐健身中心1个,举办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3次,成立了市门球协会和100人太极拳队,成功举办了首届“华蓥山幺妹节”、“华蓥山广场雪花啤酒节”、“建行杯”市级机关职工篮球运动会。

积极推进疾控、卫生监督、人事分配改革和乡镇卫生院上划管理,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整顿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有效整合卫生资源,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人民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有床位卫生机构131个,床位795张,卫生技术人员704人,其中,医生274人,护师、护士128人;卫生防疫、防治技术人员46人;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23人;农村卫生院13个,卫生技术人员176人。农村医疗点116个,乡村医生365人。

十、人口和环境保护

全市年末人口350817人,其中,农业人口265344人,非农业人口85473人。年末人口总户数116131户,其中,农业户76320户,非农业户39811户。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回落,为2.96‰,比上年减少0.85个千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022人,人口出生率为11.36‰,比上年上升2.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973人,人口死亡率8.4‰,上升3.55个千分点。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力治理大气污染,环境质量逐步提高。全市本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952万元,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工业炉窑烟尘、二氧化硫排放达标达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达100%。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险

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2004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132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651元,比上年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6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249元,增长5%。

根据农村住户调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66元,增加329元。其中,在本地劳动得到收入817元,增长11.4%;常住人口外出从业得到683元,增长12.7%。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3809万元,比年初增长5.3%。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46448万元,比年初增长11.5%;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77361万元,增长16.8%。

全市城镇在岗职工15837人,比上年减少229人,减少1.5%,其中,国有单位13625人,增长5.1%,集体单位600人,减少25.9%。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672人,指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7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60人年末登记城镇失业率为4%。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全市纳入“低保”对象6246户,人员16082人,拨付“低保”金910万元。

社会保险有序推进。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518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18800人,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金1156万元;参加失业保险7300人,支付失业保险金额160万元。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数据,正式数据以《华蓥统计年鉴——2004》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为当年价,相对数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