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珙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1亿元,增长10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7万平方米,增长5.6%;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0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480公里,其中四级以上公路1393公里。全年共投入资金7261万元,硬化县乡村道路68公里,整治公路72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1743万吨,比上年增长15.16%,货运周转量122291万吨公里,增长15.29%;完成客运量2834万人次,增长13.29%,客运周转量135525万人公里,增长19.9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99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7.09%。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数达27.44万户,增加3.6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5.29万户,减少0.2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15万户,增加3.87万户。互联网用户数2.03万户,增加0.47万户。 2010年,全县共拥有星级饭店1家,名胜风景和文物保护区9个。全年共接待游客4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67%;实现旅游总收入4.46亿元,增长30.65%。 六、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城镇18.19亿元,增长18.7%,农村5.11亿元,增长1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0.12亿元,增长11.7%;集体经济0.37亿元,增长14.9%;私营个体经济21.81亿元,增长18.9%;股份制及其他经济1亿元,增长19.2%。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0.04亿元,增长18.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26亿元,增长21.18%。“十一五”期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62%。 2010年,全年外汇出口创汇总额146万美元,签约外资800万美元;外派劳务94人,实现收入3700万美元。 2010年,全年累计履约招商引资项目81个,其中:市外履约项目72个,省外履约项目60个。总到位资金37.41亿元,其中市外到位资金35.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省外到位资金30.26亿元,增长15.89%。新签约并履约1000万元以上市外投资项目完成34个。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2.12亿元,增长22.48%。地方财政收入4.9亿元,增长54.6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1亿元,增长53.75%。地方财政支出11.7亿元,增长14.6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02亿元,增长22.25%。“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9.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29.41%。 国地税完成各项收入总计5.84亿元,增长48.29%,其中:国税各项收入2.85亿元,增长42.87%;地税各项收入2.98亿元,增长53.9%。 2010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57亿元,比年初增加11.0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1.42亿元,比年初增加3.8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1.83亿元,比年初增加10.1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74亿元,比年初增加1.19亿元,中长期贷款25.09亿元,比年初增加8.95亿元。存贷款总额首次突破80亿元。全年保费收入6224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844万元,人寿保险收入3380万元;理赔支出2688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636万元,人寿保险赔付1052万元;华西证券公司珙县营业部开户1928户,成交7.3亿元。新入驻金融机构1家、新建“金融服务空白乡镇”金融网点7个、新增atm机8台,全县金融服务机构达7家、金融网点达29个,实现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0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34所,在校生2.66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0.93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73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3.1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90人,在园幼儿数0.96万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354人,小学专任教师151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80.5%,高中升学率73.2%。珙县职业高级中学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毕业就业率96.4%。全年投入校舍安全工程资金和项目资金3187万元,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面积1.25万平方米;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补助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补助2492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636人,累计兑付补助资金3155万元。2010高考本科上线268人,比2009年增加72人,同比增长36.7%,创历史新高。 狠抓科技进步和创新,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工作推进有力,全年共投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32万元,科技条件与服务资金565万元,科学技术普及资金42万元,全年共申请专利10项。 九、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事业 2010年末,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88.4%,比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电视综合覆盖率89.26%,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3.73万户,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872公里,直播卫星用户1.11万户,规划农村数字微波机站发射点6个,覆盖农村用户1.5万户,发展数字微波用户0.47万户; 2010年末,我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80千册)。筹建了僰乡艺术团,配置了1台流动舞台车。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农家书屋93个。 全年我县上中央台新闻2条,四川台新闻11条,市台新闻68条。 2010年末,全县共拥有卫生机构405个(含村卫生所、个体门诊),其中,医院、卫生院(含社区)33个,妇幼保健院1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1665张。卫生机构人员2102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17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0.03万人,参合率达到92.5%,在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669人,注册护士458人。进一步加大新农合监管力度,全年共计18.5万人次受益4099万元;城镇居民医保覆盖人数达4.8万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6.61%。 2010年,组队参加省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市三届老年人运动会和首届职工运动会均创历史佳绩;总投资达7469.5万元的县体育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十、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92元,比上年增加1950元,增长15.8%,其中工资性收入10709元,增长20.5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068元,增加1215元,增长12.33%,总消费中食品消费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41.34%。“十一五”期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