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三台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09-23 绵阳市三台县统计局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以“三个30万工程”为重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动力,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农业实现恢复性增长,畜牧业稳步发展;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物价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加快。在工业经济的拉动下,国民经济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增幅比上年高7.3个百分点,比全国8.0%高1个百分点,比全市12.5%低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14.2%,其中工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16.3%,比全县GDP9.0%的增幅高出7.3个百分点,拉动了我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7.8%。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33.5:33.6:32.9,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实现了超过一、三产业的历史性突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

价格总水平小幅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6.9,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1%。其中,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96.4,食品价格指数97.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98.6。全年物价走势小幅下滑,物价总水平仍呈稳定态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基础仍然薄弱,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不够稳定,增长点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增产不增效,企业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城镇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县、乡、村三级负债严重。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02年,各级党委、政府引导广大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加之农业生产气候改善,农林牧渔业得到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15.4亿元,增长13.4%;林业产值1.22亿元,增长1.0%;牧业产值11.06亿元,减少2.2%;渔业产值0.81亿元,增长2.7%。

种植业实现恢复性增产。2002年农业生产风调雨顺,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种植业实现恢复性增产。

狠抓林业生产,提高绿化水平。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46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709公顷,人工植苗73公顷,人工点播73公顷。四旁植树200万株,幼林抚育6700公顷。封山育林653公顷,天保工程管护面积达到69400公顷。全县有林地面积81359公顷,森林面积6979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6.2%。全年木材砍伐量2550立方米,油桐籽、核桃产量分别是1022吨和1298吨。实现林业产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

畜牧业稳定发展。由于受2001年特大干旱的影响,上年末生猪存栏大幅度减少,畜牧业生产所需的主要饲料粮短缺,给2002年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但通过调整畜牧业结构,积极鼓励农民饲养草食性牲畜,加强科学技术服务,改善了畜产品的品质,提高了效益,保证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实现牧业产值110555万元,比上年减少2.2%。

渔业生产发展快。渔业生产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调整水产品品种结构,重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渔业,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扩大基地生产,促进了全县水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1200吨,比上年增长5.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有自来水受益村222个,通汽车村936个。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实施,网改受益面达100%。实有水利工程9765处,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61506万立方米,年末实有耕地80799公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41827公顷,旱涝保收面积40087公顷;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23万千瓦。

农村劳动力分布渐趋合理。年末农村从业人员73.66万人,比上年减少5387人,减0.7%,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47.58万人,比上年减少2.1%,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64.6%,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从事二、三产业26.07万人,比上年增长1.8%,占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35.4%,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健康发展。2002年末乡镇企业总规模达24980个,比上年增加1360个,增长5.8%,年末从业人员达69460人,比上年增加1559人,增长2.3%。全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3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实现增加值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在市“千亿工程”的启动下,县委、县府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扶持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县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2.79亿元,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部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工业经济效益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2982万元,比上年减少0.7%;盈利企业盈利额1252万元,比上年减少35.5%,亏损企业亏损额2718万元,比上年增加2.5倍,盈亏相抵净亏损1466万元,由上年盈利1171万元变为亏损;实现税金4734万元,比上年增长8.%,实现利税3268万元,比上年减少40.9%;亏损企业9户,亏损面31%;产品销售率86.4%,比上年下降7.8个百分点。工业效益综合指数63.3%,比上年下降12.3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下,全县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1354万元,比上年增长45.7%,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2.3万平方米。